信息系统审核考虑
1) 信息系统审核控制措施
任何技术符合性审核都必须经过认真策划,地减少中断工作的风险并保护公司的工作环境的数据完整性不会受到破坏。
确定适合的方法,保证技术符合性审核取得圆满。
获取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对既定审核方法的书面批准。
判定每个系统的访问级别并从相关负责人获取书面批准。
只获取审核活动范围内的IT硬件、软件和系统的访问权。
确保技术符合性审核后删除或处理掉系统审核工具和残余数据。
确保所有的系统审核都按照《变更管理办法》中的说明进行。
确保系统审核的所有活动按照商定的审核计划进行。
2) 信息系统审核工具的保护
对于信息系统审核工具的访问应加以保护,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滥用或损害。
信息系统审核工具(如软件和数据文件)应与开发和运行系统分开,并且不能保存在磁带(程序)库或用户区域内,除非给予合适级别的附加保护。
信息系统审核工具的使用必须事先获得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的批准。
3) 活动描述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根据情况,对于自管服务器制定出在策略、用户管理、权限管理、VLAN管理、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方面的审核策略。
管理人员应确保在其职责范围内的所有安全程序被正确地执行,以确保符合安全策略及标准。
管理人员应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处理是否符合合适的安全策略、标准和任何其它安全要求进行定期评审。
任何技术符合性检查应仅由有能力的、已授权的人员来完成,或在他们的监督下完成。
涉及对运行系统检查的审核要求和活动,应谨慎地加以规划并取得批准,以便小化造成业务过程中断的风险。
1.信息安全异常现象定义
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是指被识别的一种系统、服务或网络状态的发生,表明一次可能的信息安全策略违规或某些防护措施失效,或者一种可能与安全相关但以前不为人知的一种情况。
2. 信息安全异常现象处理流程
信息安全异常现象处理流程:
a) 异常现象发现者应及时上报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指派相应人员进行处理。
b) 相应人员判断异常现象是否为信息安全事件,如果是的话进入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如果不是,由相应人员对异常现象进行处理。
1) 通过监测某控制的执行情况,告诉管理者该控制是否满足标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者的要求。关键性能指标是控制的性能指标,表现为控制的实际表现。通过测定,评价控制执行的好坏,通过有效性、效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一致性、可靠性等指标来测定控制的性能,关键性能指标是控制执行程度的测定,预期将来成败的可能性,是先导性目标,面向控制过程,关注对于控制至关重要的资源。关键性能指标指出控制要完成到怎样的程度。
2)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分析确定每个测**类中的测量方法和关键性指标。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