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HACCP认证培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内审员培训
HACCP认证辅导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辅导
HACCP认证申请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申请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商品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其他的包装材料相 比,瓦楞纸箱有着自身的优势:成本低、便于回收、成型前体积小、强度大等优点,深得客 户喜爱。
有效的保护内装物是瓦楞纸箱的意义所在,提高对纸箱可靠性的关注程度就变得尤为 重要。换句话说,就是箱子在其整个寿*能否良好的完成堆码、仓储、流通等环节中的各 项功能。那么能否赋予一个箱子这些优良的可靠性,并且做到结构设计和成本合理是由多方 面因素共同影响的。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认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1.原纸对瓦楞纸箱可靠性的影响 从原纸生产厂家开始,就已经对纸箱的抗压性能产生影响了。瓦楞原纸是纸箱生产的基 本材料,原纸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着终成箱的质量。要生产抗压强度合格的纸箱,有效 的保证纸箱的可靠性,首先要从原纸的质量开始管控。
![HACCP认证公司](//l.b2b168.com/2020/03/22/16/202003221652204656964.jpg)
◆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是否有程序?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内容?
◆是否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规定了处置对策?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
◆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有无上述记录?
◆什么情况下评审?
◆什么情况下修订?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进行评审并适时进行修订?
◆是否对修订的程序进行评审、批准?
◆程序的更改是否有记录?
◆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
◆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否由总经理亲自主持?
◆受审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①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②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情况;
③ 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变化情况,包括与组织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有关的发展变化。
④ 紧急情况、事故和撤回的情况;
⑤ 体系更新活动的评审结果;
⑥ 对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的评价情况的;
⑦ 外部审核或检验的情况。
⑧ 改进建议。
![HACCP认证公司](//l.b2b168.com/2020/03/22/16/20200322165219915634.jpg)
◆实施纠正措施时,是否做到了:
a)评审不合格和(或)潜在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并对可能表明向失控发展的监视结果的趋势进行评审。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纠正措施需求的评价。
d)确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e)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评审。
f)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谁负责?谁参加?哪一级处理?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合格品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班组?
◆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
◆是否建立了产品召回程序,程序中应规定如何通知相关方、如何处置受影响的产品以及召回工作各项措施的顺序?
◆是否*了有权启动撤回的人员和负责执行撤回的人员?
◆是否通过模拟撤回或实际撤回等手段验证并记录撤回方案的有效性?
◆被撤回产品在处置(销毁、改变预期用途、确定按原有(或其他)预期用途使用是安全的或重新加工以确保安全)之前,是否被监督保留?
◆是否做好了撤回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撤回的原因、范围和处理的结果?是否将撤回的原因、范围和处理的结果向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对撤回的产品进行了评价,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的要求进行了处理?
![HACCP认证公司](//l.b2b168.com/2019/07/11/15/2019071115091900774.jpg)
◆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件?
◆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
◆有无校准状态标签?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是否有必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
◆如何按规定调整测试设备,如何防止因调整不当引起校准失效?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验证活动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
① 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和本组织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② 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③ 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④ 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⑤ 证明已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分析的结果和由此产生的活动是否予以记录,并以适宜的形式向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分析的结果是否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输入?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