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认证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SO9001认证咨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内审员培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SO9000认证顾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9001认证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费用面议,优惠
适用标准ISO9001:2015
周期一个月左右
与**层、管理者代表、体系主导部门交谈
a)审核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就文件审查意见与组织交流确认。
b)评价组织的运作场所和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二阶段审核的准备情况。
c)了解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基本情况,判断组织理解和实施标准要求的情况。
了解□关键过程 □环境因素 □危险因素的辩识和评价过程的合理性;
审查管理方针的制定与贯彻情况,组织的目标、指标 □管理方案合理性及实施情况。
d)收集关于组织的管理体系范围、过程和场所的必要信息。
了解适用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程序实施情况;
了解组织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了解组织的架构,分场所/临时场所的分布情况;
e)与组织商定*二阶段审核的细节。
f)评价组织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策划和实施情况。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改进产品品质,加强技术改造,开展资源和“三废”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消除废物排放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公司应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相关方的需求。
相关方类型 需求和期望 监视和测量频率 责任部门
供方 合理、共同发展 每年至少1次 资材部
**部门 遵守法律法规 每年1次 管理部
社会责任
关注者 环境保护等 每年1次 管理部
顾客 性价比高、服务好 每年2次 业务部
员工 良好的工作环境、收入合理、有发展机会 每年1次 管理部
股东 可持续发展和盈利 每年2次 业务部、品技部、生产部
5.3.4经营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公司历史基础数据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在基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经营计划。
5.3.5制定经营计划时应考虑到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可行性,尽可能使用量化的数据。经营计划经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5.3.6经营计划制定频率:短期经营计划1次/年,中长期计划1次/3-5年。
5.3.7经营计划的内容由以下部门收集、整理,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副总经理。
5.3.7.1业务部
A.预期销售额
B.市场占有率
C.市场开发计划
D.顾客满意度计划
5.3.7.2研发部
A.产品开发计划
B.产品改进计划
C.工艺改进计划
5.3.7.3品质部
A.产品质量目标
B.关键质量目标
总则
公司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主要应用于:
(1)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2)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3)承担影响产品和要求的符合性及直接或间接与质量有关的工作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对于胜任能力的判断可从*、在职培训、操作技能、工作经历(经验)等方面考虑。
7.1.2基础设施
公司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1) 建筑物、工作场所、相关设施(水、电供应,通风、管理用电脑等);
(2) 过程设备(生产/检试验/安全设备)和支持性服务(包括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等)
(3) 基础设施管控依《设备维护控制程序》要求实施。
7.1.3过程环境
对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确定和管理包括:
(1)配置适用的厂房和储存场地,环境控制要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文件规定,并保证符合清洁有序;
(2)公司在生产中应注意环境影响,采取措施减少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并对工作场所的噪声、湿度、温度、照明等因素进行控制。
7.1.4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4.1总则
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提供证据,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7.1.4.2测量溯源
(1)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任务,配置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记录于[设备仪器一览表],作为管理之用。
(2)所配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有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的能力,并在使用中控制这种能力。
(3)建立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的程序,实施以下内容的控制: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的标准,合理规定时间间隔及《自校管理规定》要求,编校准计划{“年度保养/校验计划表”}并实施;
B.对*造成准确性变化和精密测量的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填“外校申请单”并实施};
C.采用适当的识别方式,如合格或停用标识或检定结果证书(或记录)等,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对不允许自行调整的测量设备,采取铅封等措施。对允许自行调整的测量设备,提供调整作业指导书或培训,防止操作者因调整不当而造成测量结果失效;
E.在搬运、维护和储存期间,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适宜的搬运方法和贮存条件,提供维护所需资源、防止损坏或失效。
(4)在使用中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失准时,应及时隔离、标识、维护和再校准;同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记录应予以保持。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