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认证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ATF16949认证办理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ATF16949认证辅导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ATF16949认证培训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ATF16949认证咨询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ATF16949:2016
周期140天左右
资料顾问整理
材料咨询协助
甲方在证书暂停期内,应停止相关认证资质的宣传及证书和标志的使用:
1、获证的管理体系持续地或严重地不满足认证要求,包括对体系运行有效性要求;
2、在监督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商定的时间内未采取有效的纠正、纠正措施;
3、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接受监督审核或再认证审核;
4、未按认证证书和标志管理规定要求使用乙方签发的管理体系证书和认证标志;
5、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已不满足原认证覆盖范围要求,未及时通知乙方并得到妥善处理;
6、发生影响产品质量/环境绩效/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大事故,或国家行业监察发现重大问题;
7、被有关执法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其他重大处罚措施;
8、被地方认证部门发现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9、持有的行政许可、资质证书、强制性认证证书等过期失效,重新提交的申请已被受理但尚未换证的情况;对其投诉或任何其它信息证实表明获证组织不再符合公司的相关规定要求;
10、未按规定及时交纳有关认证费用;不承担、履行认证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11、获证客户主动请求暂停;
12、其他影响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情况。
质量管理: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
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工艺管理:
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 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方可上岗操作 , 技术中心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严格执行标准、图纸、工艺配方,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技术中心审批后主可用于生产。
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1 市场部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确定客户要求,并就P**标准内容与格式、客户要求等事宜与客户进行沟通。
2 工程部根据合同及客户要求,组织P**提交所要求的文件、记录和生产件样品,并在产品试生产阶段及下列情况下按客户要求和P**要求组织提交有关资料(包括对供应商要求):
2.1 一种新的产品或零辅件以及和以前批准的产品相比,使用了其它不同的加工方法或材料。
2.2 使用新的或改进的工装(不包括易损工装),包括附加的或替换用的工装。
2.3 在对现有的工装或设备进行翻新或重新布置之后进行生产。
2.4 生产是在工装和设备转移到不同的工厂或在一个新增的厂址生产的产品。
2.5 供应商对本厂产品的装配、性能有影响的零辅件的更改,包括材料和服务。
2.6 在工装停止生产达到或**过12个月后重新启用而生产的产品。
2.7 生产零(合)件的产品和过程变更,来自组织内部或供应商,此变更已影响市场产品的性能、适用性、机能和耐久性。
2.8 检验和试验方法更改——新技术的采用(不影响接收准则)。
3 生产件批准审核和提交:
3.1 当客户对生产件批准有特定要求时,市场部将获取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工程部,工程部按客户确定的生产件批准等级及P**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落实P**资料和生产件样品,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
3.2 当客户对生产件批准无等级要求时,按P**等级3提交。
4 客户批准:
由市场部提交P**资料和生产件样品给客户批准,当要求不被客户批准时,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由工程部根据客户P**要求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整改后,再次准备P**资料提交。
5 市场部将批准后的P**资料转交工程部,并将批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由工程部主导按P**批准的数量、时间、要求等生产条件进行生产。
6 工程部对P**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并针对相应情况对P**资料进行重新审核和更改。
7 供应商供货及出现6.2所列情况时,由工程部根据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况对资材部提出P**要求,资材部负责反馈给供应商并跟进供应商重新提交P**,然后再次提供给工程部重新批准。原则上要求A类产品的供应商按P**手册中等级2提交资料;B类产品和C类产品的供应商按等级4提交资料。品保部对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查和测量;资材部负责接收及传递。客户要求时,将供应商提交的P**由市场部转交客户批准。
8 提供的P**内容参考《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搬运:
进料搬运:原辅料进公司后由仓管员安排搬运至位置。
领退料、半成品、成品流转用叉车、人力推车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注意摆放平稳,运送注意安全并注意转弯,避免跌落、损坏。
交付搬运:产品上车时,避免碰伤产品;产品堆叠紧固好,避免运输途中碰撞、掉落,注意防雨、防潮及损坏包装和产品。
储存和保护: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公司入库前,必须经检验合格,由检验员在送检单上签字,方可入库。
各部门人员至仓库领退料及补料时,打印《生产领料单》,经主管批准后,交仓库保管员领料或退料,仓管员同时记录台帐。
库存物资要妥善保管,根据产品表面处理的不同性能,先出,防止成品出现影响外观的现象。
仓库保管员每月对库存物盘点一次,记录于库存表中,仓管员要做到帐、卡、物一致。
贮存和保护的具体方法按《仓库管理作业规范》执行,发生物料损耗时及时追踪责任人员,必要时作出处罚。
有害物质按照《仓库作业规范》执行,如客户有要求则依客户要求执行并进行标
识和隔离放置。
成品/白铁/单光泊利用抽湿机在湿度小于60%的环境中存放,其它物料存放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对贮存环境有要求的依其包装要求进行贮存
目前公司内部物料储存时间按照《呆滞物料管理规范》执行,如若客户有要求时在按客户要求执行。
包装:
产品包装参照《包装作业规范》执行。
如客户有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执行。
交付:
仓储课根据业务通知订单运输联系、交货手续。如客户有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执行。
仓管员根据《送货单》进行发货、并核对品种、规格、数量做好发货工作。
市场部必须将顾客需要在交货时一并送交的各类表格、资料准备齐全、交于仓库出货使用。
仓管员应对周转箱收、发有清楚的统计,以防散失。
标识:
所有标识按《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执行,如客户有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执行,并注意保护好各种标识。

员工管理:
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普通话,提倡文明礼貌,现场作业严禁使用侮辱性字眼,不讲脏话,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地方观念或省籍区分。
全体员工须按要求佩戴厂牌(应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穿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
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晚上如加班依生产需要通知。加班时间由生产依据企划部计划安排或由车间申请,生产部高主管审核后由副总经理批准。
员工必须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要提前请假。
员工因情况需请假,应严格按照公司请假程序逐级向各级主管请假,得到批准后方可能离开。
工作时间内,车间主管、品质人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车间主管申请方能离岗。
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车间主管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过15分钟。
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参观巡察时,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进入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作好本岗位工作,坚决反对故意刁难、疏忽
拒绝上级主管命令或工作分配。
现场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生产现场禁止吃食物、吸烟、吃槟榔、看、报刊、、玩手机、嬉戏打闹,吵嘴,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的地方。
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设备、仪器,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手镯、戒指、物品,不得留长指甲,员工工作期间手机必须关闭电源。
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
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行为(不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总经办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机关处理。
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除情况经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
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现场人员必须自律自觉,勇于检举揭发损害公司利益,破坏车间生产的不良行为,反对一切坏现象。
*管理体系开始运行的时间:
(现场审核前应至少运行3个月,行业6个月): 年 月 日
*管理体系一体化结合程度评价(适用于多体系):考虑以下因素的一体化程度(Y)
a) 文件的整合程度(包括作业文件的适度融合程度)(20分):Y1=
b) 管理评审是否考虑了总体经营战略和计划(15分):Y2=
c) 内部审核是否采用了一体化方法(15分):Y3=
d) 方针和目标是否采用了一体化方法(15分):Y4=
e) 体系过程可否采用了一体化方法(15分):Y5=
f) 改进机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测量和持续改进)是否采用了一体化方法(10分):Y6=
g) 管理支持和管理职责一体化程度(10分);Y7=
管理体系一体化程度Y=(Y1+Y2+Y3+Y4+Y5+Y6+Y7) × =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