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BRCGS等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顾问协助
材料咨询整理
ISO22000认证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1、目的
为明确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阶段中对每批产品进行性标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和追溯。
3、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产品制定统一的标识形式,并在需要时负责组织对产品的标识进行确认、分析和追溯。
——库管员负责产品在贮存、发货、销售过程中的标识和记录管理。
——生产负责人负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和记录管理。
4、工作程序
——对供应商提品的标识
标识方法见表 1
表 1 产品标识
加工状态 生产阶段 标识形式 标识内容 责任部门/人员
原料 进货 标牌 分供方名字或代码 采购、验收人
材料 进货 标牌 品名规格、合格与否等 辅料库库管员
在制半成品 从配料包装 容器、标识卡 品名规格、生产日
期、班次 车间操作/管理人员
包装品 包装工序 标记(纸箱上)
标记(纸盒上) 品名规格、客户标
记、数量、批次等 包装车间操作工/检验员
贮存
半成品/成品 贮存 标识卡 规格、代号、
进库日期、数量等 库管员
a. 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材料应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并品名、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产地、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
b. 要求供应商所提供的原辅材料的立包装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
a. 生产仓库存放的原辅材料应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并品名、数量、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属于紧急放行的原辅材料必须其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
b. 生产仓库及成品库存放的成品,应按外包装箱上的品种、生产批号进行分类码放,并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品名、数量、生产批号、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
c. 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应按各工序规定的产品批号进行标识。各工序管理人员负责控制本工序人员按以下规定对产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并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转序记录和岗位操作记录等。
——在监视和測量过程中须对产品状态进行识别
给每一种状态同一种标记。产品状态标记的种类: a.待检 b.合格 c.不合格。
化学污染的控制
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化学污染的控制
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
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贮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
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设备
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护。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及时记录。
工作服管理
进入作业区域应穿着工作服。
应根据食品的特点及生产工艺的要求配备工作服,如衣、裤、鞋靴、帽和发网等,必要时还可配备口罩、围裙、套袖、手套等。
应制定工作服的清洗保洁制度,必要时应及时更换;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工作服干净完好。
工作服的设计、选材和制作应适应不同作业区的要求,降低交叉污染食品的风险;应合理选择工作服口袋的位置、使用的连接扣件等,降低内容物或扣件掉落污染食品的风险。
1 目的
保证产品的品质,防止交叉污染,预防不卫生的物体污染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设备、工具、器具及生产人员的卫生操作。
控制的危害:a) 微生物;b) 杂质、油污.
3 职责
生产技术科、质检科负责
4 程序
4.1 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基本卫生知识培训。
4.2进入生产区域的个人卫生(包括生产员工、生产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检验人员、外来人员)应按规定更衣,穿戴工作服,消毒洗手。
4.3更衣室卫生控制:更衣室内保持干燥清洁,室内鞋架、衣柜要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衣服放在各自衣柜里,不允许乱放;定时开通换气扇,每天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消毒1小时以上。
4.4现场管理:
a) 不同污染程度的工器具明显区分;
b) 不同岗位的操作员不得互相串岗;
c) 车间废弃物投入容器中,加以标识,及时处理;
d) 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单摆放,保持清洁卫生,不受污染;
e) 及时整理、整顿生产现场,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生产过程流畅,产品不积压。
f) 及时清理地面、车间、设施、排水沟、废弃物。
4.5工器具、运输车辆,不同车间采用不同颜分,尤其是内包装间的工器具不能混用
4.6车间内严格区分和标记加工过程中成品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4.7机修过程:机修人员带入车间的工具、配件受控,对维修现场进行维护,维修结束处理好现场卫生;维修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后方可恢复生产
4.8工厂建筑保修良好,并有立的更衣室和洗手消毒间。地面平滑倾斜便于排水,卫生监督员检查加工车间地面,确保排水彻底。
5 控制检查
5.1生产班组每班对进入车间人员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5.2生产管理人员每天对设备、工器具卫生定期进行检查。
5.3生产班组人员对产品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6 纠正措施
6.1 新员工应接受基本的卫生。
6.2 员工在束缚毛发、佩戴饰、清洗手、存放个人物品、在加工车间吃喝等方面如存在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
6.3车间员工串岗、不遵守卫生制度的要责令其改正,接受再教育并做相应处罚
6.4 及时清除杂物。
6.5 排水不畅的地面会阻塞排水系统,对排水问题应加以解决。
6.6 如果某区域所使用的消毒设备不适当,应将其清洗消毒后更换为正确合适的设备。
6.7卫生监督员对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包括评估产品质量。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