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顾问协助
资料咨询整理
周期40天左右
ISO14001认证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SO14001认证顾问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辅导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辅导
环评文件复印件(申请EMS认证需提供,具体见“申请认证资料管理规定”);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申请EMS认证需提供);□书面 □电子版
法律法规清单(申请EMS认证均需提供); □书面 □电子版
转换认证机构除上述资料外还需提交下列资料:
a)当前认证周期内的初审/再认证审核/审查报告、后续的监督审核/审查报告;
b)当前周期内历次审核/审查产生的不符合项报告和验证关闭的证据;
c)原认证机构发放的有效认证证书;
d)近一次的保持通知书(或表明保持结果的贴花复印件,或网上下载的保持认证注册的名录);
e)投诉记录及采取的纠正措施;
f)有无违规行为的承诺或约定。
e.环境管理体系在策划时还应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
1.适当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提出环境要求,制订控制措施;
2.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3.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
4.考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交付、使用中、报废、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风险按照策划的过程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并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证实过程已经按照策划进行,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消除危险源与降低职业健康安全
公司应建立一个过程并确定实现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通过运用下面的层级:
a) 消除危险源;
b) 用危险性较低的材料、过程、运行或设备替代;
c) 运用工程控制措施;
d) 运用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培训;
e)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目标、指标和方案
a.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方案之间的关系;
b.建立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的因素;
c.制定方案的目的和要求。
实施与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a.资源配置的要求;
b.组织高管理者在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职责;
c.确定作用、职责和权限的目的,应如何考虑;
d.环境管理者代表的要求。
能力、培训和意识
a. 程序的要求;
b.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的理解;
c.对“确定培训需求”的理解,对其他措施的理解;
d.对环境意识的要求。
信息交流
a.程序的要求;
b.对内部信息交流的要求及理解;
c.对“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的理解;
d.对“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的理解。
文件
a.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的内容;
b.对“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查询途径的理解;
c.对“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的理解。
事件调查
公司编制并实施《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出现的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事件的发生。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为确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过程得到识别和控制,并识别改进的机会,公司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对不合格的鉴别、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及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并按其要求进行控制:
a) 对不合格做出应对,适用时:
1) 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
2) 处置产生的后果;
b) 公司建立和保持《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相关部门将依据程序的要求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应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评审分析不合格;
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c) 实施所需的措施;
d)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f) 需要时,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
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以下方面的证据:
a)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b) 纠正措施的结果。
环境治理技术
⑴ 废水治理技术:
a.了解物理法处理的对象及常用的方法;
b.了解化学法处理的对象及常用的方法;
c.了解生物法(生化法)处理的对象及活性污泥处理的简单工艺流程;
d.了解物理化学法常用的方法。
⑵ 废气治理技术:
a.了解颗粒污染物治理的对象和方法;
b.了解常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吸收、吸附、燃烧)。
⑶ 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a.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b.了解固体废物处置常见方法:物理处理的方法、化学处理的方法、固化处理的方法、生物处理的方法,以及焚烧、土地填埋处置的方法。
⑷ 噪声治理技术:
a.了解声源控制的基本要求;
b.了解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方法:吸声、隔离、消声、减振的方法。
法律法规和标准
以下所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1.目的
使发生的事故得到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并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管理、服务和储存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影响环境、人身安全、健康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3.定义
无
4.职责
4.1管理代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并对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决定。
4.2部门主管及时通知或报告管辖范围内发生本制度规定的各类事故;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事故调查或如实反映事故情况,协助事故调查。
4.3推行小组参与事故调查;制定、修订本程序,协助行政部组织员工学习、培训并熟悉本程序;建立事故档案,综合统计各类事故。
4.4员工代表在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维护员工正当利益。
4.5员工及时如实逐级通知或报告发生的各类事故,协助事故调查。
5.作业程序
5、1事故分类(包括因*三者责任造成的事故)
5.1.1交通事故:凡涉及公司车辆因违反交通规则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1.2伤亡事故:指公司雇佣员工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具体认定如下
a)员工在企业劳动和工作活动场所涉及到的区域,由于劳动和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伤亡;
b)员工在工作区域外,执行公司所交给的工作任务时,在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由于企业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伤亡。
c)员工由甲地赴乙地执行工作任务或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应负责的伤亡事故。
d)经请示劳动部门确认的其它伤亡事故。
e)*a)条规定以外的员亡,可否享受保险待遇,应根据当地《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5.1.3爆炸事故:指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身伤害或财物损失的事故。
5.1.4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为火灾事故。
5.1.5 未遂事故:由于各种原因,已构成发生事故条件,因及时发现处理,未造成后果的为未遂事故。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