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BRCGS等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顾问协助
材料咨询整理
ISO22000认证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1、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质量,实施有效地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措施,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件后果,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2、范围
适用于所有食品流程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及紧急情况。
3、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的归口管理。
——各部门负责做好所属区域应急措施及所需器材、工具的落实工作,并协助做好事件抢险工作。
4、具体要求
——应急准备
(1) 食品安全小组为应急指挥小组,由厂长任组长,食品安全组长任副组长,食品安全小组成员为应急小组组员。各部门组成应急队,落实应急措施。
(2) 食品安全组长负责建立《应急联络人员通讯表》,包括公司内外部机构和人员的应急联络方式。
(3)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制订食品事件应急预案,考虑以下方面:
① 化学的、生物的危害,或较大的物理危害,或出现批量的明显的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质量事故;
② 病、食物中毒等疾病;
③ 台风或洪水灾害等恶劣气候带来的食品污染事件;
④ 其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潜在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4) 食品安全组长负责按照食品事件应急计划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技能培训、考核和演练。
(5) 可行时,食品安全组长每年应组织进行应急演练,验证应急计划和措施,并对演练结果及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并保持演练总结报告及对应急预案、急救方法适宜性、充分性、完整性的评审记录。
——应急预案启动
(1) 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反馈同一批次的产品,发生食用后腹泻等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现象,主要包括化学的、生物的危害,或较大的物理危害,或出现批量的明显的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质量事故,如批量涨袋、出现漏气、发臭等,视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
(2) 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安全应急处置方案。各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立即按照预案的责任分工,投入应急处理程序工作,并随时向各反馈质量报告情况。
——实施应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向供销科和质检科等进行反馈和信息沟通,便于问题在市场上的妥善和积处理。
(2) 派质检科或与人员一起,到事故发生现场,查看产品质量状况,事故发生状态及影响范围等情况,将样品送厂,并做出初步的判断和处理。
(3) 相关生产车间,排查此批次产品的产量和范围;
(4) 询问其它发货范围的销售公司,是否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5) 排查此批次产品生产所用的原料和辅料及包装物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以及其它产品是否使用此批原辅料或包装物,若有使用,查看使用产品的质量状态,生产批量及发货范围。
(6) 排查此批原辅料是否有理化指标的检测,以往供应厂家的质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的情况;同时排查此批产品所用包装物、原料是否有变化。
(7) 排查生产环节的各项生产记录,还原当天生产状况;
(8) 通过以上排查,初步判断出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对怀疑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9) 对怀疑因素和环节,进行至少三种的重复性试验,通过试验,确定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
(10) 对于市场上的事故发生态势积关注和沟通,并与相关配合,做好其它善后处理工作。
——产品回收
(1) 通过排查和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沟通后,如确认此批产品有回收的必要,应对产品进行回收。回收时,按发货区域、数量及日期批次进行回收。回收后按正常退货程序进行退货。
(2) 退货时,与沟通,确定统一退回总部或各异地公司同时接收。
(3) 产品退货后,积对退货产品进行观察。
——改善和改进
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排查出来的因素,进行整改,或进行硬件的投入,从而固化生产。如有系统性问题,需要配合的,积向相关部门写出书面申请,并明确提出,在相关因素改进之前,此种或此批产品停止生产,或改进工艺等。
污染物的来源及控制措施;
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使用控制方法;
了解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物理危害
掌握常见的物理危害的种类、来源及控制方法。
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
了解食品科学和技术术语,重点掌握:浓缩;干燥;脱水;发酵;酿造;冷冻;冷藏;速冻;灭菌;消毒;
了解食品分类知识;
熟悉特定种类的产品、过程和操作;
理解食品工艺及其特性,重点掌握:热处理,低温处理,干燥,化学保藏,腌渍,发酵,烟熏处理,浓缩和结晶,保藏,微波处理技术,包装等加工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相关行业类别的前提方案(PRPs);
理解食品卫生控制程序的建立及主要内容;
理解食品工厂设计、布局原则,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要求;
理解控制措施在食品组织中的应用。
了解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常用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要求。
了解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及時向被稽核方報告有關情形為了使稽核有建設性、有幫助和專業:
要定期檢討稽核進度和發現
消除謠言
建立良好的關係
稽核流程中的判斷對於證據不足的情況,必須做出對被稽核方有利的判斷。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
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生物污染的控制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
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程序应包括:微生物指标、取样点、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可参照附录A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微生物应包括致病菌和指示菌,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
1 目的
确保员工做好个人卫生,卫生设备的完好,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个人卫生、卫生间卫生的管理。
控制的危害:人员带来的微生物。
3 职责
生产技术科负责管理,质检科负责监督检查。
4 程序要求
4.1 洗手、消毒设施。
4.1.1 洗手用的水龙头为脚踏式的开关;
4.1.2 洗手、消毒程序。
① 卷起袖管,湿润双手;
② 使用适量液体肥皂或洗涤剂;
③ 双手揉擦直至产生很多泡沫,清洁每一手指和手指之间;
④ 除去手掌心中的油脂,剔除指甲污秽;
⑤ 用大量流动水冲尽泡沫上所附着的所有污垢、皮屑和;
⑥ 仔细检查手的各部位,并对可能的污渍重新洗涤;
⑦ 将手烘干;
⑧ 用75%的酒精消毒。
4.2 卫生间设施
4.2.1手纸和纸篓保持清洁卫生;
4.2.2 设有洗手设施和消毒设施,有消毒用品。
4.2.3 有防蚊、蝇的设施;
4.2.4 卫生间要求通风良好、地面干燥、保持清洁卫生;
4.3 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4.3.1保持洗手、消毒设施、更衣室、卫生间的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卫生间通风良好,防蚊蝇设施完好。
4.3.2每日对卫生设施用清洁剂进行洗刷、冲洗。保持地面干燥,整体清洁
4.3.3更衣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5
车间管理人员每天巡查
6 纠正措施
检查发现问题应该立即针对性纠正。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