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BRCGS等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顾问协助
材料咨询整理
ISO22000认证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1、目的
提供必须的工作人员以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满足顾客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3、职责
3.1 行政部组织有关人员识别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并规定其职责。
3.2 行政部门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规定,包括教育、培训、技能等要求。
3.3 行政部编制培训计划,技术部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并作培训记录。
4、控制程序
4.1 公司总经理识别和提供适当的人力以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达到其质量目标,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法规要求。
4.2 技术部门对公司各岗位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培训的结果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评价确定其培训的目的。
4.3 对的工种(如淬火)要求必须经过培训以后,确保培训合格再上岗工作。
4.4 对内审员、检验员、环境检测人员、计量员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人员进行外部培训,取得相应后再上岗。
4.5 保留关键岗位员工的培训记录。
4.6 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要定期对关键岗位员工的实际操作经验、能力和才能进行评定。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
1 总则
食品安全小组在控制措施组合确认、验证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作用
2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a.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的作用、时机
b.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的方法
3 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a. 监视活动的对象和应达到的要求
b.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和维护等控制要求
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4.1 内部审核
a.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目的和作用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时机及实施要求
4.2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a.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的内容
b.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与验证策划及验证活动结果分析的关系
c. 验证证实不符合策划安排时组织应采取的措施
4.3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a. 验证活动结果分析的目的
b. 验证活动结果分析的信息输入

生物污染的控制
清洁和消毒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记录。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普通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基础知识
(1)熟悉、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菌种的形状特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常见种类;
(2)病毒的结构形状特征,繁殖方式,常见种类;
(4)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水分;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
(5)微生物的代谢
好气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厌气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兼厌气性微生物的兼性呼吸
(6)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温度、水份和渗透压、pH、通气、氧化还原电位、光和射线、超声波、化学药物
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物理灭菌法
(7)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共生关系;互生关系;寄生关系;拮抗关系

以下资料为开展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前所必须了解的企业情况,请配合提供或者协商提供:
(生产型企业,如不是请酌情提供)
1、公司介绍
2、组织机构图
3、各部门职责,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名单,管理者代表
4、主要产品及其产品标准
5、生产工艺流程图
6、关键工艺作业书清单(工艺作业书,如果没有企业自行编写)
7、主要检测设备及检验项目检测作业书清单(检测方法作业书,如果没有企业自行编写)
8、主要设备清单
9、主要的原料清单
10、特种设备及工种人员清单
11、企业车间平面图
12、营业范围(营业执照扫描件)
13、产品设计开发的流程(如有设计开发)及介绍
14、其他资质资料(我们可以开展相关的生产或经营)
15、现有的体系基础(即现有的体系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理解GB/T 22000-2019 “术语和定义”中的所有术语,重点理解以下 “术语和定义”: 食品安全、食品链、食品安全危害、终产品、流程图、控制措施、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监视、纠正、纠正措施、确认、验证、更新
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a. 建立、实施、保持、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的总体思路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确定的原则
c.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范围
d. 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核心要求
e. 沟通是有效实施体系要求的基础
f. 源于外部过程的识别和控制要求
1 目的
保证产品的品质,防止交叉污染,预防不卫生的物体污染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设备、工具、器具及生产人员的卫生操作。
控制的危害:a) 微生物;b) 杂质、油污.
3 职责
生产技术科、质检科负责
4 程序
4.1 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基本卫生知识培训。
4.2进入生产区域的个人卫生(包括生产员工、生产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检验人员、外来人员)应按规定更衣,穿戴工作服,消毒洗手。
4.3更衣室卫生控制:更衣室内保持干燥清洁,室内鞋架、衣柜要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衣服放在各自衣柜里,不允许乱放;定时开通换气扇,每天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消毒1小时以上。
4.4现场管理:
a) 不同污染程度的工器具明显区分;
b) 不同岗位的操作员不得互相串岗;
c) 车间废弃物投入容器中,加以标识,及时处理;
d) 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单摆放,保持清洁卫生,不受污染;
e) 及时整理、整顿生产现场,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生产过程流畅,产品不积压。
f) 及时清理地面、车间、设施、排水沟、废弃物。
4.5工器具、运输车辆,不同车间采用不同颜分,尤其是内包装间的工器具不能混用
4.6车间内严格区分和标记加工过程中成品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4.7机修过程:机修人员带入车间的工具、配件受控,对维修现场进行维护,维修结束处理好现场卫生;维修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后方可恢复生产
4.8工厂建筑保修良好,并有立的更衣室和洗手消毒间。地面平滑倾斜便于排水,卫生监督员检查加工车间地面,确保排水彻底。
5 控制检查
5.1生产班组每班对进入车间人员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5.2生产管理人员每天对设备、工器具卫生定期进行检查。
5.3生产班组人员对产品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6 纠正措施
6.1 新员工应接受基本的卫生。
6.2 员工在束缚毛发、佩戴饰、清洗手、存放个人物品、在加工车间吃喝等方面如存在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
6.3车间员工串岗、不遵守卫生制度的要责令其改正,接受再教育并做相应处罚
6.4 及时清除杂物。
6.5 排水不畅的地面会阻塞排水系统,对排水问题应加以解决。
6.6 如果某区域所使用的消毒设备不适当,应将其清洗消毒后更换为正确合适的设备。
6.7卫生监督员对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包括评估产品质量。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