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公司提供ISO认证、GRS认证、ISO9001认证、ISO22000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ATF16949认证、ISO27001认证等项目的咨询顾问培训辅导(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广州、深圳、东莞、佛山)

    莆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培训-ISO14000认证

    更新时间:2025-04-30   浏览数:12
    所属行业:商务服务 认证服务
    发货地址:福建省厦门湖里区  
    产品数量:500.00次
    价格:面议
    材料顾问协助 资料咨询整理 周期40天左右 ISO14001认证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SO14001认证顾问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辅导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辅导
    1. 目的
    确保公司的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符合质量、环境及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评价。
    3.定义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组织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的评价。
    4.2各部门参与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的评价,并制定本部门的相关措施。
    5.作业程序
    5、1评价的内容
    管理者代表定期组织体系推行小组评价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其内容包括:
    5.1.1适用法律法规
    A、国家或国际性的法律法规
    B、省部级地方性的法律法规
    5.1.2其他要求
    A、与有关机构达成的协定
    B、与客户的协议
    C、行业标准、规则、规范及要求
    D、非法规性指南
    E、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
    F、自愿性质量、环境及安全标准或产品承诺
    G、行业协会的要求
    H、本公司的要求或对公众的承诺
    5.1.3有关的许可和执照
    A、产品服务,质量、环境及安全,安全许可证
    B、营业执照
    5.2评价的方法
    5.2.1体系推行小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将获取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适用于公司的部分摘录,将摘录内容列入《法律法规及其它需求清单》。
    5.2.2 体系推行小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对摘录条文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将结果添入《合规性评价表》中。
    5.2.3体系推行小组将经评价的法规、标准条文组织各部门逐条按照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如可行,提供相应的符合性证据,将评价的条文和对应的公司具有的符合性证据记录在《合规性评价表》中。
    5.3评价的周期
    5.3.1各部门主管在每年12月中旬根据本部门平时收集的资料的合规情况检查记录,对照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审查本部门合规的情况并进行初步评估,形成记录报告管理者代表。
    5.3.2管理者代表根据各部门的评价记录,结合年度的内审,管理评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公司符合性评价,并编写本年度的适用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的评价报告,并报总经理审批。
    5.4评价结果的处理
    5.4.1、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应根据《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纠正,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5.4.2、评价的报告和记录由体系文控归档保存。
    环境管理基础
    环境术语
    应重点理解:
    a.环境质量/排放标准中常见的污染物概念或术语:COD、BOD5、SS、 重金属、TSP、PM10、烟尘、颗粒物、SO2 、氮氧化物;
    b.环境问题中常见的概念或术语: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
    c.环境管理中常见的概念或术语: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命周期、可再生能源。
    环境科学和技术
    重点掌握以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
    a.水体中常见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金属毒物(重金属)、**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植物营养物、酸、碱、悬浮物;
    b.常见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颗粒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c.固体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常见的危险废物,如:废药物、药品;废矿物油;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涂料废物及废等;
    d.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e.理解资源、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运作过程的环境因素及控制
    a.了解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b.了解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则、方法;
    c.了解一些行业常见设施、场所(锅炉房、危险化学品仓库、污水处理站、食堂、机加工车间等)运行活动产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莆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培训
    安全防护的程序和措施
    1)安全防护救护组成员听到警铃或接到火情报警时,以短时间内赶到火情现场,负责人员的救护工作。
    2)救护时,必须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到办公楼一楼大厅处,提供饮水,并进行包扎、药物等救护工作。
    3)注意:此次为消防演练,不需报警“120”,如确实发生火灾事故时,根据人员伤害情况,安全防护救护组成员可拔打“120”求助,清楚告知地点和人员伤害情况,并事先到厂外接应救护车。
    各组织机构人员在现场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确保灭火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此次的消防演练,提高了员工对消防安全的意识,重视和促进了消防安全的管理。同时确保火灾发生时,公司全体员工及消防安全组织成员能熟悉和相互配合、有序地进行疏散、报警、扑救、救护等,尽可能地避免损失。但在演练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此次消防疏散演练过程中,有些员工不够严肃,不够重视此次的消防演练。
    在此次消防疏散演练过程中,少数消防安全组织成员对自己在此次消防演练中的职责仍不够清楚。
    针对如上不足及此次消防疏散演练经验,公司将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和培训,不断地完善消防安全的管理,逐步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系体系。
    莆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培训
    本公司于2019年6月30日下午16:00组织进行了一次消防疏散演练,由公司全体员工参加。此次消防疏散演练在陈总的带领下,按《消防演练预案》的程序,有序、有效、顺利地圆满完成此次消防演练。
    通过此次的消防演练,员工更深入地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就要注意消防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让员工熟悉和懂得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疏散和逃离现象,疏散和逃离时应保持冷静,服从指挥,知道了疏散和逃离时应注意的事项。使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成员熟悉和懂得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疏散、报警、扑救、救护等。
    此次的消防演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了员工对消防安全的意识,重视和促进了消防安全的管理。同时确保火灾发生时,公司全体员工及消防安全组织成员能熟悉和相互配合、有序地进行疏散、报警、扑救、救护等,尽可能地避免损失。
    经过此次的消防疏散演练测试,本公司目前制定的消防演练预案基本有效且适宜实际情况,演练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此次消防疏散演练过程中,有些员工不够严肃,不够重视此次的消防演练。
    2在此次消防疏散演练过程中,少数消防安全组织成员对自己在此次消防演练中的职责仍不够清楚。
    针对如上不足及此次消防疏散演练经验,公司将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和培训,不断地完善消防安全的管理,逐步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系体系。
    莆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培训
    事件调查
    公司编制并实施《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出现的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事件的发生。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为确保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过程得到识别和控制,并识别改进的机会,公司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对不合格的鉴别、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及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并按其要求进行控制:
    a) 对不合格做出应对,适用时:
    1) 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
    2) 处置产生的后果;
    b) 公司建立和保持《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相关部门将依据程序的要求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应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评审分析不合格;
    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c) 实施所需的措施;
    d)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f) 需要时,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
    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以下方面的证据:
    a)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b) 纠正措施的结果。
    1. 目的
    为满足体系标准 4.2 的要求,正确理解、协调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组织相关方包括:顾客、供方、员工和股东及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识别、理解、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管理。
    3. 职责
    3.1 总经理办公司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文件的修编管理和组织实施。
    3.2 行政部负责公司员工和股东及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3.3 运营部负责产品和服务的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负责外部供方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4. 工作要求
    4.1 工作程序
    4.1.1行政部编制提交“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和控制、管理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4.1.2相关部门按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相应的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提交评价结果和协调控制措施。
    4.1.3行政部组织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会议,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参加审议。
    4.1.4 行政部根据会议审议结果,汇总编制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满足情况分析评价报告,制定协调、控制管理措施。报经总经理签批后实施。
    4.2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时机选择
    a.通常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管理评审认为必要时进行;
    b.在组织宗旨、战略、内外部环境、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发生重大改变时进行。
    4.3 评价人员
    参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控制管理的人员应为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评价管理知识培训合格的部门主管。
    4.4组织相关方的确定
    公司确定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方为相关方。包括:顾客;终用户或受益人;、股东;银行;外部供方;公司员工及为公司工作、服务者;法律法规及机关、机构;地方社区团体;非组织等。
    对于公司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些相关方具有一定的影响或潜在影响。依据其影响力大小,确定公司主要相关方为:顾客和用户; 外部供方; 公司员工。 部门; 其它民间组织;
    4.5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和理解
    4.5.1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如: 顾客和供方可通过合同约定;
    公司员工通过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约定; 部门通过法律法规体现; 其它民间组织则通过谈判约定。
    4.5.2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组织利益相关方的主要需求和期望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