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合理化建议所涉及的范围:公司的经营、管理、安全、技术、质量、福利等方面,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不**间,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由综合管理部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并交到合理化建议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6.2 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能正确反映出改进什么和如何改进,并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改进后的合理化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预算。
6.3 依据建议内容,由合理化建议评审小组对收集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并在10天内得出评审结果 ,包括可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未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暂不能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综合管理部应对所有的建议进行记录备查。
6.4 未采纳的建议,应注明未被采纳的原因,由综合管理部转建议人,暂不能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由综合管理部留存,待条件具备时再予实施。
6.5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由综合管理部交到合理化建议执行小组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负责推广。
6.6合理化建议实施效果验证
6.7综合管理部确定建议提出及相关实施人员奖励方法,予以通报表彰。绩效**则上报总经理。
3.1 4M:指产品制造中,涉及的Man(人)、Machine(机)、Material(料)、Method(法,含环境场所),内容包括:作业人员、检查员、环境品质责任者、治工具、设备、材料、副资材、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协力厂商、生产场所、制造方法、制造条件等。
3.2 4M变更:指样品已通过客户认定后(即批量制造阶段),与产品制造的4M方面相关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人员变更、设备变更、材料变更和方法变更。
3.3 4M变更管理类别:送样、申请、记录。
3.4 变更分为临时变更和长久变更:
临时变更:不改变4M标准,因偶然变异而引起的变更,所生产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长久变更:需对4M标准进行变更的变更。
6.1 变更管理内容:
6.1.1 客户提出的4M变更由市场部向公司内部提出申请,按《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
6.1.2 供应商提出的4M变更由资材部向公司内部提出申请。
6.1.3 公司内部的4M变更:由提出部门提出申请。
6.2 变更管理类别:
6.2.1 送样:
6.2.1.1 变更前,申请部门填写《4M变更评审单》,由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必要时需呈总经理批准,评审通过后由工程部负责打样,市场部向客户交样,合格后才能实施变更;客户承认前,变更的物料禁止出货。
6.2.2 申请:
6.2.2.1 变更前,申请部门填写《4M变更评审单》,必要时需呈总经理核准。申请部门提供原档给工程部存档,申请部门保留复印档,由申请部门组织评审部门进行评审,必要时市场部向客户提出申请,经客户确认同意后才能实施变更。
6.2.2.2变更申请部门填写《4M变更评审表》,变更实施部门审查后,由变更实施人将通过的《4M变更评审表》和其它相关评审报告记录在《4M变更评审表》中,客户评价结果由市场部负责收集并反馈厂内有关部门,如果由业务人员代签,需由业务总监批准后生效。
6.2.3 记录:由公司内部自行管理评估,并保存变更记录。
6.3 变更评审:
6.3.1 由工程部负责组织相关评审部门,根据变更内容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序进行必要的研讨;
6.3.2 开会研讨过程由各评审部门审查确认,必要时由市场部收集客户意见后实施;
6.3.3 必要时由工程部、品保部对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宣导和培训,由申请部门负责记录《___产品4M变更履历表》,并提供给工程部汇总保存。
6.2建立风险/机会管理团队
6.2.1建立风险和机会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会评估小组”,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会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6.2.1.1组织实施风险和机会分析和评估;
6.2.1.2制定风险和机会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6.2.1.3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6.2.1.4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6.2.2在“风险和机会评估小组”中,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6.2.2.1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会的管理,
6.2.2.2确定评估范围;
6.2.2.3确认评估结果;
6.2.2.4确认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及处理结果;
6.2.2.5汇总评估结果,作出评估总结报告。
6.2.3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
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会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和制定应对措施,风险和机会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6.2.3.1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6.2.3.2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6.2.3.3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6.3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评估小组组长组织相关部门根据5.1建议内容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机会的识别及评估。
6.4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模型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6.4.1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6.4.2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6.4.3机遇,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6.4.4风险,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6.5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6.6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6.7针对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过程中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按照《风险和机控制程序》执行。
6.8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并将经过总经理批准后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发至有关部门。
6.9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保存公司环境分析、评价相关的记录。
1、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数 量
要求 可接受 未定*
ppk—特殊特性 ≥1.67 √
2、特殊生产样品特性类别 数 量
样品 每一样品的特性 可接受 未定*
尺寸 5 3 15
外观 30 9 270
实验室 5 6 30
性能 5 2 10
3、量具和试验装置 数 量
测量系统分析 要求 可接受 未定*
特殊特性 5 5
4、过程监视 要求 可接受 未定*
过程监视指导 3 3
过程单 5 5
目视辅具 1 1
6、包装/发运 要求 可接受 未定*
包装批准 1 1
装运试验 3000 3000
7、认定
6.1 市场部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确定客户要求,并就P**标准内容与格式、客户特殊要求等事宜与客户进行沟通。
6.2 工程部根据合同及客户要求,组织P**提交所要求的文件、记录和生产件样品,并在产品试生产阶段及下列情况下按客户要求和P**要求组织提交有关资料(包括对供应商要求):
6.2.1 一种新的产品或零辅件以及和以前批准的产品相比,使用了其它不同的加工方法或材料。
6.2.2 使用新的或改进的工装(不包括易损工装),包括附加的或替换用的工装。
6.2.3 在对现有的工装或设备进行翻新或重新布置之后进行生产。
6.2.4 生产是在工装和设备转移到不同的工厂或在一个新增的厂址生产的产品。
6.2.5 供应商对本厂产品的装配、性能有影响的零辅件的更改,包括材料和服务。
6.2.6 在工装停止生产达到或**过12个月后重新启用而生产的产品。
6.2.7 生产零(合)件的产品和过程变更,来自组织内部或供应商,此变更已影响市场产品的性能、适用性、机能和耐久性。
6.2.8 检验和试验方法更改——新技术的采用(不影响接收准则)。
6.3 生产件批准审核和提交:
6.3.1 当客户对生产件批准有特定要求时,市场部将获取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工程部,工程部按客户确定的生产件批准等级及P**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落实P**资料和生产件样品,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
6.3.2 当客户对生产件批准无等级要求时,按P**等级3提交。
6.4 客户批准:
由市场部提交P**资料和生产件样品给客户批准,当要求不被客户批准时,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由工程部根据客户P**要求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整改后,再次准备P**资料提交。
6.5 市场部将批准后的P**资料转交工程部,并将批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由工程部主导按P**批准的数量、时间、要求等生产条件进行生产。
6.6 工程部对P**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并针对相应情况对P**资料进行重新审核和更改。
6.7 供应商**供货及出现6.2所列情况时,由工程部根据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情况对资材部提出P**要求,资材部负责反馈给供应商并跟进供应商重新提交P**,然后再次提供给工程部重新批准。原则上要求A类产品的供应商按P**手册中等级2提交资料;B类产品和C类产品的供应商按等级4提交资料。品保部对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查和测量;资材部负责接收及传递。客户要求时,将供应商提交的P**由市场部转交客户批准。
6.8 提供的P**内容参考《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6.6 变更实施:
4M中的各类变更实施,参照*6.4项表单中对应项的类别要求进行相应的送样、申请及记录,其中需保存记录项目见*6.5项,实施流程见*5项,涉及到工程变更的按《工程变更控制程序》执行。
6.7 **变更管理:
6.7.1 人员变更:品保部追溯到变更后人员的生产产品型号、批次,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备注供查询。
6.7.2 设备/治工具变更:品保部对变更后加工的产品进行验证,并对此设备加工的产品进行一定周期(视变化点的严重度而定,1-2周)的监控,确认质量的稳定性。
6.7.3 设计变更:首件生产时,由生产部通知品保部、工程部等相关责任人到现场,对产品的过程及质量进行确认,完成首件检查,并由检验人员填写《 首末件检验报告》,经工程、品保部确认OK后,方可开始生产。
6.7.4 物料变更:
6.7.4.1 供应商内部变更,由供应商每月向我司采购课提出申请,由采购课通知厂内工程、品保部对其进行评审、确认;需转报客户批准的项目,由市场部负责联络客户并反馈结果,经客户批准后方可实施;由品保部负责对供应商变更实施后的产品进行验证、跟踪。
6.7.4.2 涉及到具体物料变更的,按《工程变更控制程序》执行,仓储课需做好区分及标识。
6.8 变更品的**交货:
6.8.1 变更品的**交货,需在外包装箱加贴“变更后首批次出货”标签,并连续5批作标识。
6.8.2 变更品与原来产品在同一批交货时,需:
1.原来产品与变更品的外包装分开;
2.在外包装箱加贴“变更后首批次出货”标签,并连续5批作标识。
6.5风险应对
6.5.1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6.5.1.1风险接受;
6.5.1.2风险降低;
6.5.1.3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6.5.2 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6.5.2.1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方法时;
6.5.2.2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6.5.2.3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6.5.2.4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9的低风险。
6.5.3 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6.5.3.1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6.5.3.2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6.5.4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几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6.5.5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6.5.5.1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6.5.5.2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得到明确;
6.5.2.3应指派一名负责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有效的落实。
6.6风险和机会的评审
6.6.1.品管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的机会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会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6.6.1.1风险和机会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6.5.1.2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6.5.1.3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6.7风险和机会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会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6.7.1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6.7.2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方式重大调整时;
6.7.3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6.7.4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6.7.5其他情况需要时。
6.8风险和机会评审的实施
6.8.1实施前的准备
在风险和机会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会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6.8.2风险和机会的实施
品管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各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会的评审,品管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会的评审应形成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6.8.2.1风险评估报告;
6.8.2.2持续改进的机会;
6.8.2.3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