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厂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通过对全体员工培训,员工质量意识普遍提高。根据我厂实际情况订立质量方针及目标,为了完成此目标生产过程是关健,只有抓住环节的控制点,产品质量才能保证。
一、 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并按期进行校正,确保使用的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对各使用人员进行跟踪,减少了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损坏的可能。
二、 在各个生产车间均建立QC点,采用首件确认、制程巡检、工序检验、成品检验等,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控制。由于对新品种在生产前进行预测,制订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避免盲目性,利用QC点及时反馈问题,不断完善生产工艺,避免再次出现同样质量问题。
三、 通过建立《来料检验标准》对各重要的原材料均建立检验标准,对一般性材料有的列为**,这样,有效提高进料的检验效率。
四、 在检验过程中,规范了抽样的要求,同时根据客户及我司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允收水准,这个,既避免的检验的风险,也提高了检验的效率。
五、 监督各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对各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的运用情况进行辅导,确保各部门能正确运用纠正的预防措施的管理手法,提高公司的自我改进能力,也使公司的自我改进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 通过品管相关文件的建立,品管部也把这些文件当成检验员的培训材料,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检验合格率逐渐提高来看,已略见成效。由于我司资源比较紧张,管理难度大,检验合格率偶尔会反弹,要求我们加强管理力度。除外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品技部、业务部还存在配合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可以改变。还有部份供应商的配合还是比较差的。
七、 质量目标统计:
从质量目标的统计上看,质量目标均已完成。

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公司推行、实施过程中,通过行政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行政部建立《文件管理程序》,明确系统文件、技术文件的管理职责。
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分发相关文件程序到各部门,分发时都作了分发记录,同时要求各文件接收部门应对文件修改内容进行宣传培训,也应管理好领到的文件,防止损坏丢失。
二、 以《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建立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教育训练制度。该制度规范了对新进人员的招聘、资格要求确定、面试、上岗前培训、资格确认、上岗以及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培训的管理、培训之后的效果确认等。同时,该程序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把生产部的人事管理与公司人事管理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工人的培训区分开来,更方便教育训练的管理与执行。
三、 培训的实施情况:目前行政部已安排并完成了多次培训,各部门也分别安排了部门内部的培训。从这几次的培训结果来看,公司多数员工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培训,对培训的安排都乐于接受,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师讲课,并认真做好记录。
四、 协助管理代表组织内部审核活动:行政部在管理代表的安排下会不定期对各部门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结合《内部审核管理程序》的要求,于1月份安排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内部审核工作顺利完成。
五、 质量方针的宣传:通过制作看板等形式,宣传使全员对质量方针有一定的认识。生产部也协助行政部积极宣传公司的质量方针,确保宣传到每一个员工。

6.2 纠正措施:
6.2.1 纠正措施的时机
A. 严重或成批的不合格的发生。
B. 顾客抱怨或退货时。
C. 内外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D. 其它情形。
6.2.2 当发生上述情形,由相关部门填写《不合格及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
6.2.3 品保部负责技术生产方面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的验证确认。
6.2.4 对于顾客退回的产品,由市场部会同品保部及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负责实施。
6.2.5 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时,应考虑过去的类似产品和过程的不合格,彻底消除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6.3 预防措施:
6.3.1 预防措施信息的来源
A. 利用各种质量记录、统计、质量反馈等信息,经分析需采取预防措施。
B. 内外评审中提出引起注意的问题。
C. 多次发生不合格或多次信息中出现的不合格问题。
D. 服务报告和顾客的意见中发现潜在的不合格问题。
※E. 增加定期对防呆技术进行失效验证。
6.3.2 信息来源需采取预防措施时,分别按技术、生产方面或质量体系方面不同流程进行。
6.3.3 品保部对技术、生产方面的预防措施的结果进行验证确认,质量体系方面由管理代表或*人员负责对预防措施的结果进行验证确认。
6.4 为了避免重复发生质量异常,当出现客户投诉、质量体系出现重大异常时,可采用8D报告《问题纠正/预防措施报告(8D)》的方法识别和消除根本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6.4.1异常发生后需由品保部开立《问题纠正/预防措施报告(8D)》,如客户有特定要求时则按客户要求执行;
6.4.2在责任部门明确的情况下,厂内8D需在异常发生后12H内开立;客诉8D在24H内开立;供应商(委外厂商)需在24小时内开立;
6.4.3 团队作业规定:若异常需跨部门改善则由责任部门主管主导,相关单位协助,共同参与真因的分析、改善对策的拟定与改善措施的执行;
6.4.4改善对策回复规定:责任单位领取8D后需在三日内回复原因分析与改善对策,若不能按时回复,需向品保部提供计划与进度;
6.4.5责任部门回复的原因分析与改善对策由品保部审核,不符合条件进行退件处理,退件后完成时间延长24小时;
6.4.6供应商(委外厂商)8D回复与改善对策规定参照厂内责任部门执行;
6.4.7改善对策实施三周后由品保部进行效果确认,效果确认无问题后进行结案,如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需更新策划期间的风险、评估级别和机会。
6.4.8 如8D的确认效果无效时,需重新提交8D进行原因分析、改善对策回复及效果追踪等。
6.5 本公司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由品保部或管理者代表汇总,必要时提交管理评审。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