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模型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6.4.1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6.4.2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6.4.3机遇,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6.4.4风险,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6.5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6.6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6.7针对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过程中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按照《风险和机控制程序》执行。
6.8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并将经过总经理批准后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发至有关部门。
6.9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保存公司环境分析、评价相关的记录。

6.1 搬运:
6.1.1 进料搬运:原辅料进公司后由仓管员安排搬运至*位置。
6.1.2 领退料、半成品、成品流转用叉车、人力推车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注意摆放平稳,运送注意安全并注意转弯,避免跌落、损坏。
6.1.3 交付搬运:产品上车时,避免碰伤产品;产品堆叠紧固好,避免运输途中碰撞、掉落,注意防雨、防潮及损坏包装和产品。
6.2储存和保护:
6.2.1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公司入库前,必须经检验合格,由检验员在送检单上签字,方可入库。
6.2.2 各部门人员至仓库领退料及补料时,打印《生产领料单》,经主管批准后,交仓库保管员领料或退料,仓管员同时记录台帐。
6.2.3 库存物资要妥善保管,根据产品表面处理的不同性能,先进先出,防止成品出现影响外观的现象。
6.2.4 仓库保管员每月对库存物盘点一次,记录于库存表中,仓管员要做到帐、卡、物一致。
6.2.5 贮存和保护的具体方法按《仓库管理作业规范》执行,发生物料损耗时及时追踪责任人员,必要时作出处罚。
※6.2.6有害物质按照《仓库作业规范》执行,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则依客户要求执行并进行标
识和隔离放置。
※6.2.7成品/白铁/单光泊利用抽湿机在湿度小于60%的环境中存放,其它物料存放一般在常温下进
行,对贮存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依其包装要求进行贮存
※6.2.8 目前公司内部物料储存时间按照《呆滞物料管理规范》执行,如若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在按客
户要求执行。
6.3 包装:
6.3.1 产品包装参照《包装作业规范》执行。
※6.3.2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执行。
6.4 交付:
※6.4.1仓储课根据业务通知订单运输联系、交货手续。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
求执行,。
6.4.2仓管员根据《送货单》进行发货、并核对品种、规格、数量做好发货工作。
6.4.3 市场部必须将顾客需要在交货时一并送交的各类表格、资料准备齐全、交于仓库出货使用。
6.4.4 仓管员应对周转箱收、发有清楚的统计,以防散失。
6.5 标识:
※6.5.1 所有标识按《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执行,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
求执行,并注意保护好各种标识。

6.1 公司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会议前,每年对员工的满意调查进行一次抽样调查。
6.2 管理部需要将“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发给除了总经理之外所有的工作人员。
6.3“员工满意度调查表”每次可以根据调查的重点做修改。调查表可采用书面或者口头查。
6.4 调查表的项目务必填写;员工有权利决定是否署名;管理部负责直接回收调查表而不可以经由他人。建议员工署名可更迅捷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6.5 回收后管理部需要按部门分别做统计,汇总所有的意见做统计。报告内容应该如下:
6.5.1调查时间;
6.5.2调查表发出和返回的情况;
6.5.3员工的满意程度;
6.5.4员工满意的方面和不满意的方面;
6.5.5提高员工满意程度的建议和措施。
6.6 统计的结果递交管理部主管采取方案措施。
6.7 管理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员工。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