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激荡万千的商业环境中,机会稍纵即逝,威胁无处不在,时刻考验着组织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求突破的弹性与韧性。管理回归到其较基本的常识,即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预期收益成为评判管理价值与成效的一标准。
当今时代,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都在亲临如下情境——
混沌中求秩序
风险中抓机遇
迭代中捕收益
面对正在发生的未来,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 如何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 如何才能生生不息?
■ 如何才能走在时代**?
作为**应用范围较广的管理方法 —— ISO 9001国际标准同样面临这样的课题——组织如何才能动态平衡合规、合理与合情的敏捷运营要求?2015年9月23日, ISO 9001:2015版国际标准较终呈现在众人面前。打开标准,“变更”、“结果”、“风险”、“**力”等词汇映入眼帘,人们心中都会暗念 ——“大事件“终于来了!
新版ISO 9001标准应势而变,自我颠覆式的提出“实现标准预期结果而不仅仅满足标准要求”的核心价值主张。对于业界正在热烈探讨的话题——新版ISO 9001究竟会给组织带来什么价值?——我们所理解的答案是“ISO 9001”—— 在满足认证要求的前提下,打造组织自身需要的运营敏捷力, 即由组织自己来定义ISO 9001在组织内的特定价值!

目的
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定、状态标识、维修与维护保养,排除设备潜在隐患,**设备达到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工序能力,从而达到满足生产和品质要求的目的。
2.范围
适用于所有已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生产设备。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设备的检定、状态标识、维修、保养等工作。
3.2技质部配合生产部进行新进生产设备和改进设备的验收。
4.定义
4.1预测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2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性生产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措施。
5.程序
5.1新设备的购置、验收与建档
5.1.1设备的采购由生产部提出购置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购买。
5.1.2公司所有新进生产设备需经技质部调试,由生产部做批量生产实验,技质部确认其生产出的产品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质量标准,生产产量是否达到设备产能的95%。符合本厂质量、产能要求,则由技质部出具《新进生产设备试机确认报告》后,正式投入生产使用;若经多次调试,仍有质量问题,则申请退货。
5.1.3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由技质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并统一编号、标识、做到账、物相符合,直至设备报废。
5.2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预测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生产部应识别关键设备与重要设备(价值较高、精密度较高的设备为关键设备;直接用于生产,并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设备为重要设备),对关键设备与重要设备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性预防维护系统,利用预测性维护持续改进生产设备的有效率和效率。
5.2.1预防性维护包括日常保养、月度保养、年度保养
5.2.1.1日常保养:车间维修员应严格按照《生产设备日常保养记录》中列明的设备维护保养规定,每班上班2小时内做好设备的各项维护,并认真填写相关表单。
5.2.1.2月度保养:车间维修员每月应有计划地对设备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对于长时间未开而处于完好状态的设备,应每半个月运转1次,做好保养工作,任何人不得对其零部件进行拆卸;对于长时间不能修复的设备应做好封存工作,每月对机台运转部位打油。如因需要,需拆卸、封存设备上的零配件,需报总经理或以上人员批准。月度保养记录于“生产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记录”中。
5.2.1.3年度保养
A. 生产部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生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计划需有一定的衔接性,经技质部主管审批后下发维修人员。
B.《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由生产部主管监督维修员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具体项目落实到位,该定期更换、调试、紧固、打油的部位应详细记录于《生产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记录》中,经生产部主管签名确认后存档。
5.2.2预测性维护,生产部基于过程数据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劣化趋势或可能出现的潜在故障进行预防性检测,发现检测项目趋势已接近不合格,应采用更换部件或设备调整等方式保证设备的能力,预测性维护记录由维修员做好保养检查和维修记录。
5.2.3设备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应包装后存放,并做好标识与防护工作,防止存放不当造成设备损坏与精度不准等现象。
5.2.4制定关键设备与重要设备零配件的备用计划,经技质部主管或以上人员审批后安排购买或。

设备报废
5.3.1生产设备在确认其性能达不到技术要求时,生产部应及时填写《生产设备报废申请单》由技质部确认后报呈总经理批准报废。
5.3.2报废设备技质部须在《生产设备台帐》上注明,确保账、物相符。
5.4设施及设备策划
生产部负责技术、质量、采购、销售部门对设施及设备进行策划,策划时包括对风险识别和风险缓解方法具体按照《风险管理程序文件》进行,生产部制定年度的《设施和设备改进计划》并包含设计工厂布局内容为:
a)优化材料的流动和搬运,以及对空间场地的增值利用,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并且
b)在适用时,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生产部每年进行开发并实施对新产品或新操作的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制造可行性评估应包括产能策划。这些方法还应适用于评价对现有操作的提议更改。
生产部保持过程有效性,包括定期风险复评,以纳入在过程批准、控制计划维护及作业准备的验证期间作出的任何更改。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