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装管理
1)公司制定了《生产设备管理程序》和《工装管理程序》,以实施和保持设备、工装管理的系统,以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2)关键设备全面管理和维护。
制造部负责确定关键生产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a.对关键设备进行标识。
b.为生产用关键设备提供合适的资源配备。如:相应的备件管理系统,设备易损部位可储备备件,便于及时更换;制定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设备维护系统(PM),其系统包括:计划性维护活动、量具的包装与防护;通过预见性的评估,改进维护设备的目标。
8.5.2标识和可追溯
8.5.2.1为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有要求时实现必要的追溯,公司制定了《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对产品实现的全过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标识。标识的方法可采用实物上写字(刻打、压铸)、挂标牌(标签)、流通卡、工号、条形码、合格证等方式。
8.5.2.2公司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状态标识方法可采用实物上写字、标牌、合格流通卡、合格证或合格区域等方式。
8.5.2.3各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类摆放;负责所有标识的维护。
8.5.2.4当顾客对标识和可追溯有要求时,必须满足顾客附加的要求。
8.5.2.5公司应建立并实施产品的可追溯性系统。适当时,确定并应用统计技术。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如合同规定、法律/法规要求、公司自身要求等),必须控制和记录(电子、硬拷贝、档案等)产品的性标识。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这些输入应包括:
1)功能和性能要求;
2)产品应执行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包括产品的环保和安全要求、必须满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3)适用时,以往类似设计中证明是有效的和必要的要求;现场测绘数据及其它相关的信息。
4)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产品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时间性和成本的目标。
5)顾客确定的目的国适用法律法规。
6)镶入式软件要求。
输入应形成文件记录,设计人员对这些输入要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8.3.3.2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1)对制造过程设计输入的确定,应形成文件并评审。要求包括(不限于):
——设计输出数据。例如特殊特性;
——生产率、过程能力和成本的目标;
——顾客要求(合同评审)如图纸、技术协议、标识、可追溯性、包装等;
——产品/过程相关的法规要求总结(如有);
——以前的开发的经验;
——新材料、可替代的制造技术。
2)在制造过程设计中按问题的大小和所遭遇到的风险适度采用防错技术。

更改控制
技质部门为确保稳定符合要求,应控制生产和提供过程的更改。任何更改的影响应进行评估;更改在实施前应予以确认。
对于更改,应进行以验证为目的的试生产,确保满足要求。
保持更改评审结果、授权更改人员、更改措施等更改记录。
过程控制的临时更改:过程控制应建立经批准的备用或替代方法,比如:制造过程风险识别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包括人员、设备、检验/试验等方面。对于备用或替代应每日进行评审其运行情况,以验证标准作业的实施。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产品须经授权放行人员批准,必要时经过顾客批准,否则不得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活动。
1)品质管理部按照控制计划要求,开展产品检验活动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到满足。检验内容包括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其结果应可供顾客评审。
2)被确定为“外观项目”,应提供标准样件、设备控制情况、交付之前,评价人员的资质和能力验证等。
3)对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验证。按本手册8.4.4条控制。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