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模型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6.4.1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6.4.2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6.4.3机遇,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外国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6.4.4风险,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6.5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6.6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6.7针对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过程中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按照《风险和机控制程序》执行。
6.8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并将经过总经理批准后公司环境分析报告发至有关部门。
6.9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保存公司环境分析、评价相关的记录。

6.2.4 自主检查:
6.2.4.1 加工前后的检查,装料前须对待加工品作自检动作,看是否有压、碰痕、漏工序、材质不良等,备料在一侧
6.2.4.2 自检时机:
A. 首件后,加工的前1~5个产品;
B. 停机较长时间后重新启动时;
C. 程式、刀具有改动时;
D. 机台维修后;
E. 材料批次不同时;
F. 定时,不定时;
G. 技术员每小时自检产品一次;
H. 操作者每PCS自检外观;
6.2.4.3 自主检查内容:
A. 有无压、刮伤、刀痕、变形等;
B. 加工尺寸是否在公差内;
6.2.4.4 有异常时,马上反映给当班技术员或干部,并将不良品拿出来等待处理。
6.2.5物料的摆放与搬运:
6.2.5.1 产品须保护好外观严禁堆叠、抛扔、踩踏;
6.2.5.2 加工好之产品整齐摆放于胶框或栈板上,产品与产品须有一段间隙,并用纸皮等隔开。
6.2.5.3 每层每框数量一致装满后放置于*位置并成一行,搬运中轻拿轻放,防止产品滑落、碰磕。
6.2.6作业后工作:
6.2.6.1 下班提前10~15分钟打扫机台,台面及四周卫生做好工作交接,并填好日生产报表;
6.2.6.2 若须关机时,先将工作台移至正,主轴下移约50mm,再依次压下紧急停止按钮,关掉控制器电源、主电源。
6.3操作注意事项:
(1) 按SOP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2) 核对图纸、程序及工件,清楚工件的装夹方向、基准点、所使用的刀具、夹具等。
(3) 按图纸及加工工艺领取加工所需工、量具并进行校对。
(4) 操作前将机床各轴回零,把工作台清理干净,准备好所需用的垫块等。
(5) 装夹好工件后进行校表,打表应选较大面来进行校正,校平衡时应取基准边来校正,分中时取边的中心位置进行分中(碰单边时不允许输入指令前要把主轴先抬高到安全高度)。
(6) 拷程序前要看清程序单上的程序名是否和电脑上的一致,打开程序对里面的加工参数进行检查,如有不合理之处将其改正过来,并通知到工程。
(7) 加工前准备好所需刀具,对好刀,开始加工下刀到安全高度后,要检查机器上的参数是否有误方可加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 成后再继续加工。
(8) 所有工件加工完了以后进行自检,譬如一些加工没有到位,接面没接顺等,发现问题须马上解决。
(9) 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10) 工件加工完以后及时送检,不得锈蚀,送检过程中避免磕碰。
(11) 机器运转时,人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12) 注意安全,不可在不确定条件下启动程式开关。
(13) 加工时须关好安全门。
(14) 根据产品要求是否可以佩戴手套。
(15) 有任何异常首先反映给技术人员或干部,不可随意自行处理。

6.1合理化建议所涉及的范围:公司的经营、管理、安全、技术、质量、福利等方面,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不**间,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由综合管理部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并交到合理化建议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6.2 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能正确反映出改进什么和如何改进,并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改进后的合理化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预算。
6.3 依据建议内容,由合理化建议评审小组对收集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并在10天内得出评审结果 ,包括可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未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暂不能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综合管理部应对所有的建议进行记录备查。
6.4 未采纳的建议,应注明未被采纳的原因,由综合管理部转建议人,暂不能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由综合管理部留存,待条件具备时再予实施。
6.5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由综合管理部交到合理化建议执行小组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负责推广。
6.6合理化建议实施效果验证
6.7综合管理部确定建议提出及相关实施人员奖励方法,予以通报表彰。绩效**则上报总经理。

6.1 公司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会议前,每年对员工的满意调查进行一次抽样调查。
6.2 管理部需要将“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发给除了总经理之外所有的工作人员。
6.3“员工满意度调查表”每次可以根据调查的重点做修改。调查表可采用书面或者口头查。
6.4 调查表的项目务必填写;员工有权利决定是否署名;管理部负责直接回收调查表而不可以经由他人。建议员工署名可更迅捷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6.5 回收后管理部需要按部门分别做统计,汇总所有的意见做统计。报告内容应该如下:
6.5.1调查时间;
6.5.2调查表发出和返回的情况;
6.5.3员工的满意程度;
6.5.4员工满意的方面和不满意的方面;
6.5.5提高员工满意程度的建议和措施。
6.6 统计的结果递交管理部主管采取方案措施。
6.7 管理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员工。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