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对打程予以控制,确保产品打包的质量得到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打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打包工负责打包数量和打包质量的自我检查与控制;生产当班机长/班长负责抽查。
3.2 质技部现场质检员负责对打包数量、打包方式及打包效果进行监控。
4.控制程序
4.1 打包前查看作业计划单打包要求:每包的数量、打包绳方式、位置等。了解公司内部的其它规定:如班组打包绳颜色、使用缠绕膜等。
4.2 打托盘包时,注意事项及要求:
4.2.1托盘要求:使用规定的托盘和盖板,外观整洁无损,表面无翘钉现象。
4.2.2不能使用同一客户的纸板垫托盘底部、中间及**部;按要求将纸箱捆扎摆放于托盘上,必要时可在适当加铺一张废面纸(大小适中)做牵筋加强整体平衡。
4.2.3产品堆码应做到,数量准确、堆码整齐,上下垂直方正,不错乱,不倾斜,四周楞角整齐划一,标识清晰完整。生产必须严格按要求统一同一产品每托盘的打包数量,不得擅自更改或随意码放打包数量。
4.3 质技部质量监控管理:
4.3.1 质检员对打包现场进行巡查,防止打包时混箱。
4.3.2 对打包用绳子、托盘、打包带、打包方式等进行核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4.3.3 对打包托盘整体方正度及打包的松紧度进行巡查,确保达标。
4.4 质量控制标准:
4.4.1 所有规定按客户的要求执行。
4.4.2 客户要求按产品卡规定的内容、销售部通知的客户规定要求执行。
4.4.3 在特殊条件下(阴雨天气),可与客户协商增加防护措施(如:增加用缠绕膜包裹等)。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在内部沟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否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得到其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将信息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管理者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以往是否发生过?
◆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食品安全危害?
◆是否有程序?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内容?
◆是否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规定了处置对策?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
◆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有无上述记录?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形成文件的程序对纠正进行管理?
◆能否确保关键控制点**出或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受影响的终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
◆是否评审了所采取的纠正的有效性?
◆纠正是否得到了相关负责人的批准?是否做好了纠正记录,记录包括不符合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和后果,以及不合格批次的可追溯信息?
◆当发生失控时,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以使偏离的参数重新回到关键限值的范围内?组织是否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是否按不合格品处理的要求隔离、评估和处理在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
◆当发生失控时,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以使失控的操作性前提方案重新恢复受控?组织是否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对于在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是否根据不符合原因及其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在必要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的要求进行处理?评价结果是否予以记录?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确认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所需的过程进行了策划?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并严格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验证和改进?
◆在OPRP和HACCP计划实施之前以及变更后,是否对它们进行了确认,确保它们(或它们的组合)能将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在预期的水平?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和HACCP计划不能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是否对它们进行了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必要时,修改是否包括控制措施(即生产参数变更,和(或)原料、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各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完整?
◆当验证表明不符合时,相关验证人员是否要求有关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是否考虑了对下列方面进行评审,看看是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
a) 现有的程序和沟通渠道。
b) 危害分析的结论、已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
c) PRP。
d)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