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认证辅导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SO14001认证培训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SO14001认证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8、火灾的产生
公司的消防工作,公司按相关要求设有灭火器与消防栓,制定《消防设备管理程序》进行了日常的检查保养管理,对可能产生的火灾公司建立了《应急预案》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文件,并针对相关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与演习。公司辖区内的生产生活现场和仓库储存符合《*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
9、资源、能源的消耗
我公司以减废节能为方针制定管理目标,建立管理方案。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如《资源管理程序》、对用水、纸张、原材料的消耗与控制,对能再循环利用的进行回收,进行再使用,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而且改善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有关规定。
二、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情况:
到19年6月为止公司未收到周边邻居的投诉,我公司的排污情况均能符合排放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规定。
三、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情况:
在内审过程中没有发现公司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及其他要求的事项,但是还是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作到万无一失,保证公司的体系正常运转。
四、应急准备和响应与监测和测量
公司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等文件,使各相关活动能够**的运行。
五、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落实及“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
公司在新开办的厂房、公司严格按环评要求进行了环评,取得**得环评批复,同时我公司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1.公司生产现场调研,确定环境与安全管理状况,与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企业运作。体系诊断,与管理人员确认体系运行状态与期望:
(1)文件诊断:贵公司需将之前制定的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范、记录表单等)交给我们进行查看梳理(机密除外),以确定现行的文件状况,了解文件与记录的精炼度及适宜性,明确其与2015版ISO9001&ISO14001要求的差距与欠缺。为进一步的文件指导、编写与整合提供依据和基础。
(2)现场诊断:对现场的生产流程、现场布置、生产设备、产品信息进行摸底,了解现场实际运作过程,寻找可能的改进点与不足;
(3)人员诊断:访谈人员,了解执行该体系的人力资源情况,执行人员运行体系过程遇到的困难,了解人员认识的误区与盲点。
(4)流程诊断:对企业运作的流程进行了解与把握,认识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成立体系推进**
3.体系范围确认

1、与品质部、环境管理专员、安全管理专员讨论确定体系推行小组成员;
2、与品质部、环境管理专员、安全管理专员讨论现有体系文件,探讨进一步优化的需求与期望;
3、与品质部、环境管理专员、安全管理专员讨论企业环境与安全的管理基础及现状,探讨现场环境及安全管理进一步优化的需求与期望;如有需要的话进行现场的查看与记录,方便后续的改善工作;
4、与环境和安全的主管部门讨论环境与安全管理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5、下午选择半个小时与体系推行小组成员召开体系推行说明会,就体系的推行计划、分工及进度安排进行说明。
内容
1.公司生产现场调研,确定质量与环境管理状况,与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企业运作
2.体系诊断,与管理人员确认体系运行状态与期望
3.成立体系推进**
4.体系范围确认
1.管理手册编制(一般帮忙直接编写好)
2.程序文件编制(一般帮忙直接编写好)
3.三阶文件的编制
4.表单/记录的编制、作成
5.组织文件讨论/审查修订文件
6.所有文件审批和发布
1.体系运行总动员
2.体系运行实施
3.体系运行情况检查指导
1.内部审核
2.管理评审
3.体系纠正和改进
1.认证机构咨询、评估
2.认证申请
3.审核准备
4.一阶段审核(文件审核)
5.二阶段审核(现场审核)
6.问题点改善
7.获证

EMS认证决定关注事项
组织是否满足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组织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排污企业是否取得排
污许可证,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报告及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
认证档案应留相关证据。证据可以是复印件或可追溯的记录。
目前全国已有几十家工业园区建设并通过了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认证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园区环境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总体作用是积极的,然而其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策划有缺陷,有的未覆盖整个工业园区。有的园区管委会误认为管委会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其办公、服务活动,不包含进驻企业环境活动,或者将进驻企业环境活动当作相关方对待,忽视了园区环境管理及其影响的区域性特点,致使其偏离主体,违背了管委会设立的初衷;
(2)基于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误解,造成环境管理体系其他要求也局限于管委会机关活动,如环境因素识别范围未包含进驻企业、管理方案的制定无进驻企业改进内容、运行控制和应急预案也局限于管委会机关,内审和管理评审更没有进驻企业参与;
(3)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缺少进驻企业的积极参与。一些园区管委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认证时,只是机关人员在开展一些工作,进驻企业似乎成了无关者。有的管委会**甚至认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就是整理资料,做做文字,何必让进驻企业参加?那样会牵扯企业很大精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进而带来他们对管委会服务的不满意;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