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45001认证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45000认证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45001认证辅导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内审员辅导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45001:2018
周期1个月左右
资料顾问整理
材料咨询协助
1.贯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完成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对公司合同、顾客服务负责;
2.组织合同评审和协调活动,在合同签订之前,对每份合同按要求进行评审,在完成评审后代表公司对外签订合同;
3.全面识别顾客的需求,按照客户要求提供服务,确保顾客的需求得到落实、解决。跟踪、督促招标进度,对各项目情况作出通报。
4.跟踪和反馈市场情况,对顾客的需求(包括要求、建议、意见、抱怨等)进行综合分析,按不同情况及时报告(反馈)相关部门和总经理,并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向顾客作出答复。
5.做好顾客财产的管理;落实顾客资料和顾客确认的各项联系,详细地做好顾客留样和台帐管理。
6.根据销售市场的动态,综合市场对服务的需求情况,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为公司确定服务开发方向提供市场依据。
7.负责服务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各类不符合进行控制,确保提供的服务能满足客户要求;
8.及时收集来自顾客的质量信息,包括顾客投诉,并反馈给有关部门,组织对顾客信息的处理,及时将落实情况回复顾客,取得顾客满意;
9.按规定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并作好必要的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
10.负责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识别,完成本部门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
12.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提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并实施;
13.配合体系的内、外部审核,负责有关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
14.做好归口文件和资料的存档、发放、更改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的记录管理。
15按规定对本部门的管理目标完成进行分析评价,改进和提高,确保年度目标达成。
1 危险作业范畴及基本要求
(1)本制度涉及的危险作业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带电作业、高处作业、交叉作业、破土作业等。
(2)危险作业实行审批制度(审批表见附表1)。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危险作业前相关部门必须在公司安全技术人员下,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对分析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落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形成危险作业方案。
2 动火作业
(1)在厂区,除生产工艺用火外,其他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作业均属动火作业,必须动火手续。严禁无动火证动火。电工必须持有效动火证后,方可接电焊机,否则从严论处。
(2)申请动火单位,应根据动火安全规定落实动火中的各项动火措施,安排好动火监护人(不得少于2人且至少有一名男职工)后方可申请动火。
(3)动火证由申请动火单位专人或动火项目负责人,动火证由公司综合部审批,特别危险区动火,报厂长审批。
(4)综合部向动火负责人及其了解动火前准备工作情况时,都必须如实回答,否则,从严处理。
(5)必须在动火证批准有效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动火工作,凡延期或补充动火都有必须重新“动火证”。
(6)动火人到达动火地点后,先要检查动火证中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如有一项不落实,有权拒绝动火。
(7)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不得转让,不得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
(8)动火证审查批准,必须到现场审查,确认安全,可靠,方能开具“动火证”
操作要求
1 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危险作业前必须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3 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消除影响安全作业的隐患。
4 严禁在设备没有停稳前对其进行检查、清扫、加油、维修等作业。
5 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和用具。
6 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器具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中,且无可靠防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
危险源分类方法参考
按能量和有害物质释放控制原理分为二类
按伤害机理分类
按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
参照GB 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类
一、按能量和有害物质释放控制原理分类
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控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二、按伤害机理分类
1.机械类
2.电气类
3.放射类
4.物质类
5.火灾与爆炸类
4.1 原则
4.1.1公司员工实行两级管理者负责制,总经理是公司员工健康的责任人,全面负责公司员工工作。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向总经理负责,落实本单位员工工作规划和计划。
4.2 职业健康和卫生管理
4.2.1 有职业危害的工作岗位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实施。
劳保用品管理
(1)职工个人要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防护要求,认真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部分公用劳保用品可由车间或班组统一保管。
(2)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由综合部统一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领取、保管、发放由工程部专人负责。
(3)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证。
(4)凡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
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定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他劳动防护用品。
(5)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相关单位还应有专人和措施,保护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6)综合部对发放标准具有解释权,对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和技术要求进行监督,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信息反馈。
(7)对工作需要,**范围发放小件劳动保护用品,由单位申请,综合部审核,分管安全审批,工程部登记发放。
(8)各单位应免费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9)对涉及发放标准修改,新项目新涉及的劳动保护用品,由综合部报主管审批,方可解决,并上报公司审核备案。
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不符合项,均开具的“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责成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出现的不符合项的进行了整改与纠正。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的改善效果进行了追踪确认,均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是有效的。后续将对本次出现的不符合项再进行跟踪确认,直到彻底改善。另外,各部门对体系文件的要求还不太熟悉,执行力度不够彻底。在后续的工作中,应努力并严格按文件要求去执行。
运行情况总结 "1.公司已按照ISO 9001:2015、ISO 14001:2015、iso45001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符合标准的要求,体系运行基本有效;
2.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得到完善,比以前更系统、适用、规范;
3.公司内部的运作程序及模式的也逐渐规范化、标准化。
4.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及风险得到识别与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监视和评审。"
结论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及本公司三体系文件的要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运行实施保持了适宜性和有效性。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