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BRCGS等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顾问协助
材料咨询整理
ISO22000认证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1、目的
为明确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阶段中对每批产品进行性标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和追溯。
3、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产品制定统一的标识形式,并在需要时负责组织对产品的标识进行确认、分析和追溯。
——库管员负责产品在贮存、发货、销售过程中的标识和记录管理。
——生产负责人负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和记录管理。
4、工作程序
——对供应商提品的标识
标识方法见表 1
表 1 产品标识
加工状态 生产阶段 标识形式 标识内容 责任部门/人员
原料 进货 标牌 分供方名字或代码 采购、验收人
材料 进货 标牌 品名规格、合格与否等 辅料库库管员
在制半成品 从配料包装 容器、标识卡 品名规格、生产日
期、班次 车间操作/管理人员
包装品 包装工序 标记(纸箱上)
标记(纸盒上) 品名规格、客户标
记、数量、批次等 包装车间操作工/检验员
贮存
半成品/成品 贮存 标识卡 规格、代号、
进库日期、数量等 库管员
a. 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材料应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并品名、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产地、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
b. 要求供应商所提供的原辅材料的立包装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
a. 生产仓库存放的原辅材料应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并品名、数量、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属于紧急放行的原辅材料必须其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
b. 生产仓库及成品库存放的成品,应按外包装箱上的品种、生产批号进行分类码放,并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品名、数量、生产批号、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
c. 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应按各工序规定的产品批号进行标识。各工序管理人员负责控制本工序人员按以下规定对产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并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转序记录和岗位操作记录等。
——在监视和測量过程中须对产品状态进行识别
给每一种状态同一种标记。产品状态标记的种类: a.待检 b.合格 c.不合格。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概况
a.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概况
b.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在中国的实施情况
2 GB/T 22000-2019标准(ISO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0.引言
a.食品链中包含的组织类型及相互关系;食品链与食品安全控制的关系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的内容及内涵
c. GB/T 22000-2019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关系
d. GB/T 22000-2019与HACCP原理的关系
e. GB/T 22000-2019与ISO/TS 22004的关系
f. 小型欠发达组织使用GB/T 22000-2019的原则
g. GB/T 22000-2019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范围
a. GB/T 22000-2019标准的适用范围
b. 组织实施GB/T 22000-2021标准的作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了GB/T 19000-2016标准

厂房、车间的设计和布局: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划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一般作业区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隔。
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个人卫生设施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处应设置更衣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处可按需要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生产车间及车间内必要处,应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如设置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其规格尺寸应能满足消毒需要。
个人卫生设施
应根据需要设置卫生间,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应在清洁作业区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
洗手设施的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其设计及构造应易于清洁消毒。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根据对食品加工人员清洁程度的要求,必要时应可设置风淋室、淋浴室等设施。

可以在每稽核結束或在下稽核開始時招開評審會議,一般會議時間15~20分鐘,與管理者代表或引導人員一起:
評審任何不符合事項
解決任何問題
報告稽核進度
澄清任何誤解
對任何不符合事項進行簽字確認
1 目的
确定和采取必要的卫生管理措施,以确保食品接触的表面清洁,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生产车间设备、工具、用具及生产人员手套和外衣的卫生管理。
a) 直接食品接触面有:空气、内包装材料、容器(桶、盆、筐等)、加工设备、工器具表面、手套、工作服、围裙等;
b) 间接食品接触面:设备的操作按钮、车间内电灯开关、车间门把手、天花板、墙壁、地板等。
2.2控制的危害:食品接触面的不清洁造成生物、化学、物理性污染
3 职责
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岗位操作人员、质检科。
4 程序
4.1 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及日常清理
4.1.1 一切产品接触面都要保证高度清洁(应没有缝隙、洞、裂叠结点等不能充分清洁的地方),卫生监督员应对食品接触面经常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可充分清洁。
4.1.2 生产用器具(如:桶、筐)必须有的架子承放或放于操作台上,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4.1.3 接触食品的工器具,如不慎被废水污染,应由专职人员清洗干净,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4.1.4 不同车间或同一车间内不同区域的工器具有明显标示不得交叉使用。
4.1.5 质检科按《生产过程微生物制度》对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人手表面、包装材料抽查检验。
4.1.6加工工人进入生产岗位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
4.1.7 各种生产设备每班结束后及时清洗。
4.1.8 生产设备(工具)在更换品种时应将物料刮干净,并用热水消毒。
4.1.9在生产工序中,在每天生产结束或更换品种时,应将机器设备、管道拆卸清洗干净,用热水消毒。
4.2 设备的清理与工具的清理
4.2.1 设备表面用湿抹布擦拭干净,要无污渍并确保安全。
4.2.2 设备内部及表面、架台**、各种管道、地沟、地沟盖须清洗干净。
4.2.3 各种工具应挂在挂物架上,各工序不得混用。
4.2.4 在生产几成品运输过程中,应按消毒程序消毒。
4.3 地面、墙壁、玻璃及其他设备的清理
4.3.1 大小门窗玻璃应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4.3.2 清洁地沟、地沟铁箅及打滑的地面。
4.3.3每天白班要清洗小推车、包括车轱辘侧面也要洗干净。
4.3.4落地的物料要及时清理。
4.3.5随时清扫地面异物、积水、纸屑。
4.3.6包装组在交接班前应将包装间地面擦干净。
4.3.7清扫地面、用笤帚、清水扫干净,地面无死角,不打滑。
4.3.8门窗明亮清洁,户外门要用湿抹布擦净。
5 控制和监测
5.1各部门的卫生清理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监督。
5.2以下各项由生产技术科、质检科负责检查。
a) 定期对设备、空间工器具、工作服的清洁状况进行检测。
b) 内包装按规程进行微生物。
c) 工器具、设备、设备的清洗是否按程序进行及清洗消毒结果,检查消毒记录表格。
6 纠正措施
6.1 应维修或替换不能充分清洗的食品接触面。
6.2消毒液浓度达不到规定的要及时补充或更换,对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进行再清洗、消毒。
6.3. 对可能成为食品的潜在污染源的工作服、工作帽,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6.4按规定清洁和消毒仍达不到效果应调整消毒液浓度,或更换消毒剂。
6.5加强员工培训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