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BRCGS等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顾问协助
材料咨询整理
ISO22000认证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1 生鲜水果 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被掺假和替代 不同水果形态颜色明显不同。但有不同产地、不同 由于易于识别,分辨,种类不易掺假和被替代,但不同产地、不同可能被用于替代
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根据市场信息,产品出现过掺假或冒牌的情况(如产地、品种) 公司多数供应商合作多年,信誉较好,以往没有掺假或冒牌的情况发生
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原辅料价格波动大,或价格较高,掺假或冒牌会产生较大的经济利益时,对供应商的吸引力较大,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的风险。 公司部分原料因受产量、需求量等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不良商家可能掺假或冒牌,如用非**产品冒充**产品。公司重视供应商的培养,多数供应商与公司合作多年,信誉较好。
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辅料的难易程度 当供应链较长,中间环节较多,公司客观控制能力不够时,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 当公司从不熟悉的经销商处进货,时,有掺假或冒牌的风险
识别原辅料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当使用常规手段(如目测)识别掺假或冒牌较困难时,或测试手段较复杂时,掺假或冒牌不易发现,会增加掺假或冒牌的风险 公司从事该行业多年,采购人员经验丰富,对生鲜水果仅从感官上就能很*地识别出掺假或冒牌。
污染物的来源及控制措施;
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使用控制方法;
了解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物理危害
掌握常见的物理危害的种类、来源及控制方法。
食品科学和技术知识
了解食品科学和技术术语,重点掌握:浓缩;干燥;脱水;发酵;酿造;冷冻;冷藏;速冻;灭菌;消毒;
了解食品分类知识;
熟悉特定种类的产品、过程和操作;
理解食品工艺及其特性,重点掌握:热处理,低温处理,干燥,化学保藏,腌渍,发酵,烟熏处理,浓缩和结晶,保藏,微波处理技术,包装等加工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相关行业类别的前提方案(PRPs);
理解食品卫生控制程序的建立及主要内容;
理解食品工厂设计、布局原则,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要求;
理解控制措施在食品组织中的应用。
了解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技术、常用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要求。
了解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概况
a.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概况
b.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在中国的实施情况
2 GB/T 22000-2019标准(ISO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0.引言
a.食品链中包含的组织类型及相互关系;食品链与食品安全控制的关系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的内容及内涵
c. GB/T 22000-2019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关系
d. GB/T 22000-2019与HACCP原理的关系
e. GB/T 22000-2019与ISO/TS 22004的关系
f. 小型欠发达组织使用GB/T 22000-2019的原则
g. GB/T 22000-2019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范围
a. GB/T 22000-2019标准的适用范围
b. 组织实施GB/T 22000-2021标准的作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了GB/T 19000-2016标准

生物污染的控制
清洁和消毒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记录。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紀錄事實 ─ 不要誇大發現
清楚敘述不符合事項是在哪裡發現
清楚敘述發現什麼
為何它是一個不符合事項
誰在那哩,目擊者為誰
使用公司人員所了解的專用術語
簡單扼要、有幫助的
a. 不合格品管理
① 标识与隔离
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由相关检验负责人开具《不合格品管制单》,做好“不合格”标识,并通知仓库或车间予以隔离,然后将记录知会相关方。
② 记录
相关检验负责人应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的名称、批号、数量和有关检验数据按检验控制要求规定记录在检验表中并将检验结果传至相关部门,以便沟通协调及处置。
b. 纠正措施
相关检验负责人应责成相关部门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纠正(降级/让步/筛选),必要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c. 控制措施
① 厂长有产品自检的判定权,相关检验负责人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不合格品有处置权。
② 相关检验负责人负责对成批的不合格品做出判定和处置决定。
③ 当发生重大不合格的现象时,由厂长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参加评审,讨论处理方式。
④ 处理方法为让步、筛选的物料、半成品或成品应在检验单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并跟踪和反馈使用情况。
d. 处理方法
① 让步
对次要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在不予处理(纠正)的情况下照常使用,需确定仍能满足预期的使用目的及被客户接受;合同有要求时应经客户同意。
② 筛选
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筛选,以使经处理后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经筛选后的物料、半成品、成品应由相关检验负责人重新检验。
③ 退货、退料
进料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的物料,由相关检验负责人做好物料不合格标识,仓库负责立即隔离相关物料,采购员负责联系相应供应商进行退货处理。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物料,由生产操作员在进行调拨处理,说明退料原因,经厂长审核后,将不合格的物料退回仓库:
1) 不合格的数量较少或偏差较小的物料由仓库登记后统一划区存放,每个月将退料情况反馈至采购员,由采购员与供应商交涉补货或者索赔,并将不合格情况作为供应商评审输入。
2) 不合格的数量较大或偏差较严重的物料,经相关检验负责人确认后,开具《不合格品管制单》知会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收回已投入生产线的该批物料,由仓库暂时登记保管,采购员应立即联系供应商,要求退货或协商处理,情节严重者可取消其合格供应商。执行退货的填写《退货单》,其他情况应保持处理记录,由厂长负责。
3) 出现配方更改致使原有合格的原料不予采用的情况应由研发部发通知到相关检验负责人和生产管理人员,再由相关检验负责人负责通知仓库和配料把该原料收集起来,并贴上标识给予隔离。
4) 返工
对于经返工可以达到要求的半成品、成品,由生产管理人员隔离相关产品并组织人员进行返工,返工后的产品应进行全检,由相关检验负责人负责执行或监督。
5) 报废
对不能使用且返工又不经济的半成品、成品由责任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经相关检验负责人审核,厂长批准后,予以报废处理。
e. 记录签批
① 由部门判定
相关检验负责人自或与其他有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时,由相关检验负责人主管直接在检验报告上审批,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会签,对让步接收的应决定依据。
② 由厂长判定
相关检验负责人根据评审会议的决定,在检验单上进行判定也可由生产管理人员签发。
f. 客户退货
① 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由相关检验负责人检验确认后,由仓库接收并作好标识。
② 对于客户退货,相关检验负责人根据实际质量情况及时划分为返工或作废料处理,并填写《退货处理记录》。客户退货的处理由厂长根据相关检验负责人的判定执行。
③ 所有经返工的产品必须由相关检验负责人全检合格后才能入库、出售。
g. 潜在不安全品的处理
① 在**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
② 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场生产人员**将其标识和(或)隔离,编制《品质异常追查表》通知品管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品:
1) 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2) 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3) 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③ 对潜在不安全品由品管人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证据显示,特定产品的控制措施的整体作用达到预期效果。
----充分抽样、分析和(或)充分的验证结果证实受影响的批次产品符合被怀疑失控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h. 撤回召回
不合格品或潜在不安全品在标识和隔离前,所有受不合格影响的批次产品应在本工厂的控制下予以保留。当确定为不安全的不合格产品已经不在公司控制范围内时,食品安全小组和厂长应通知各经销商及相关方,并启动撤回或召回。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