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2018
周期40天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申请材料协助整理
所需资料顾问协助
1、CIP酸碱罐液位必须保持在1/3以上。
2、浓度、温度、时间、流量必须在工艺范围。
3、清洗后要彻底检查 ,若未清洗干净,必须重新清洗直到清洗干净为止。并保证所清洗管路、设备等检测呈中性。
4、所有设备的清洗时间,均从其温度升至工艺范围时开始记时。
5、生产过程中杀菌机如出现保温管漏料等,无菌系统破坏现象,必须做CIP
6、生产过程中罐装机如出现爆管,产品阀漏料,包材灭菌后被拉断等,无菌系统破坏现象,必须做CIP
7、生产过程中,罐装机如出现高液位报警三次或料液冲至盖板上,必须做CIP
8、缓冲罐进料弯管及过滤网,接班后必须进行彻底手工清洗,使用中的用后必须立即清洗。
9、预处理回收消料时,必须加过滤网。
10、预处理操作工在与原料接触前,必须用75%的酒精对双手彻底消毒。
11、操作工在拼接包材、带材时,必须用75%的酒精对双手彻底消毒。
14、责任人每次清洗消毒后,填写相关记录表,并由组长、质检员签字确认。
15、生产过程中,如发生中途停电,停机等异常情况,必须做CIP。
16、每次CIP清洗完成后,做好清洗记录
2017年11月17号,BRC发布了食品安全ISSUE 8的草案,正式标准预计今年8月份发布。
BRC标准每两三年更新一次,已是常态,这样保证了标准的适用性和生命力。那新版将会作出哪些变化呢?我们看看BRC的介绍:
**点:鼓励创建食品安全文化
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规范员工行为习惯和建立正确食安意识的佳途径;虽然创建食安文化不容易,但起码从标准上明确了要求,这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我们来看看标准草案是如何规定的:
草案增加了1.1.2条款关于食安文化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制定成文的政策计划,确保创建和改进食品安全文化。并要求要界定清楚与文化有关的行为活动,确保这些活动被员工所理解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终评价这些文化活动的有效性。
*二点:增强对环境监测要求,尤其是微生物方面的监测
FSSC22000 V4.1新版附加要求中也提到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主要是对可能带来食品安全危害的的环境因子进行,主要是指病原体和微生物方面,确保食品安全所需的条件。我们看看草案原文:
这里重点介绍下环境微生物方面的:
关于环境一般微生物的监测,可以参考GB14881及各类食品行业卫生规范,这些标准的附件一般会对微生物水平的提供指引,如食品接触面、空气、工器具等,但大部分标准并未明确微生物水平,这需要企业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
另外一个需要针对环境致病菌建立程序,简称PEM,将车间环境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食品接触面、生产线、排水口、地面等要素,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涂抹取样分析致病菌污染情况。
*三点: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安保及食品防护
关于如何预防人为蓄意破坏带来的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这是现阶段比较热门的话题,诸多标准对食品防护和食品欺诈都提出了要求。
BRC标准很早就对企业安保做出规定,企业安保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食品防护。食品防护Food Defence概念出来以前,就有Food Security的概念,这次BRC标准结合食品防护的概念,也是随大流的一种表现。

通风设施
1 加工、包装及贮存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应装设有效的换气设施,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异味等发生,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在有臭味及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产品的处,应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3 加工间出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处应当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而进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设备。两者并应易于拆卸清洗或换新。
4 加工间内的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以防止产品、产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可能遭受污染。

洗手消毒除尘设施
1 应在适当且方便的地点(如在管制作业区处、厕所等),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及干手设备。
2 在洗手设施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剂。必要时(如手部不经消毒,有污染产品可能),应设置手部消毒设施(本公司采用酒精消毒)。
3 洗手台应以不锈钢或磁材等不透水材料构筑,其设计和构造应不易藏污纳垢而易于清洗消毒。
4 干手设备应采用烘手器或擦手纸巾。如使用纸巾者,使用后的纸巾应丢入易保持清洁的垃圾桶内(好使用脚踏开盖式垃圾桶)。若采用烘手器,应定期清洗、消毒内部,避免污染。
5 水龙头应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等开关方式,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的手部再度遭受污染。
6 洗手设施的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的装置。
7 应有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标示,且应张贴或悬挂在洗手设施邻近明显的位置。
8管制作业区处使用风淋浴。

照明设施
加工区内各处应装设适当的采光及(或)照明设施,照明设备以不安装在产品加工线上有产品暴露的直接上空为原则,否则应有防止照明设备破裂或掉落而污染产品的措施(如加防护罩)。
一般作业区域的作业面应保持 110米烛光以上,管制作业区的作业面应保持 220米烛光以上,检查作业台面则应保持 540米烛光以上的光度,而所使用的光源应不致于改变产品的颜色。
车间设置了应急照明设施。
1.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实行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2.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在食品安全应急小组的下,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3.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按规定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日常晨检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无、健康情况不符合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上岗的现象。
4.加强食品操作程序的日常管理。严格把好食品来源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产品流入;规范产品加工和运输操作过程,做到产品安全;严格仓库的管理,防止产品二次污染;做好留样产品的记录并签名,留样产品必须保留到产品保质期后的一个月;严格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当、时间保证。
5. 规范生产用水的供应工作,设有专人管理,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