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公司提供ISO认证、GRS认证、ISO9001认证、ISO22000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IATF16949认证、ISO27001认证等项目的咨询顾问培训辅导(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广州、深圳、东莞、佛山)

    临夏BRC认证审核

    更新时间:2025-05-15   浏览数:56
    所属行业:商务服务 认证服务
    发货地址:福建省厦门湖里区  
    产品数量:800.00次
    价格:面议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BRCGS等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顾问协助 材料咨询整理 ISO22000认证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1、目的
    为明确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各阶段中对每批产品进行性标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和追溯。
    3、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产品制定统一的标识形式,并在需要时负责组织对产品的标识进行确认、分析和追溯。
    ——库管员负责产品在贮存、发货、销售过程中的标识和记录管理。
    ——生产负责人负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和记录管理。
    4、工作程序
    ——对供应商提品的标识
    标识方法见表 1
    表 1 产品标识
    加工状态 生产阶段 标识形式 标识内容 责任部门/人员
    原料 进货 标牌 分供方名字或代码 采购、验收人
    材料 进货 标牌 品名规格、合格与否等 辅料库库管员
    在制半成品 从配料包装 容器、标识卡 品名规格、生产日
    期、班次 车间操作/管理人员
    包装品 包装工序 标记(纸箱上)
    标记(纸盒上) 品名规格、客户标
    记、数量、批次等 包装车间操作工/检验员
    贮存
    半成品/成品 贮存 标识卡 规格、代号、
    进库日期、数量等 库管员
    a. 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材料应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并品名、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产地、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
    b. 要求供应商所提供的原辅材料的立包装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
    a. 生产仓库存放的原辅材料应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并品名、数量、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属于紧急放行的原辅材料必须其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
    b. 生产仓库及成品库存放的成品,应按外包装箱上的品种、生产批号进行分类码放,并使用标识卡进行标识,品名、数量、生产批号、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内容。
    c. 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应按各工序规定的产品批号进行标识。各工序管理人员负责控制本工序人员按以下规定对产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并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转序记录和岗位操作记录等。
    ——在监视和測量过程中须对产品状态进行识别
    给每一种状态同一种标记。产品状态标记的种类: a.待检 b.合格 c.不合格。
    总则
    a. 策划和开发安全食品的过程步骤
    b. 控制措施的设计、确认和运行是安全产品实现策划、实施、运行的核心内容
    前提方案
    a. 建立和实施前提方案的作用
    b. 前提方案建立和实施的程度与组织的特点相关性
    c. 前提方案的批准要求
    d.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方案需要在组织的整个生产系统中实施的含义
    e. 法律法规在建立前提方案中的作用
    f. 前提方案制定时应考虑的信息、前提方案的内容及文件化的要求
    g. 前提方案的验证要求
    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1 总则
    危害分析所需要的信息收集及文件和记录要求
    2 食品安全小组
    a. 食品安全小组的组成及能力要求
    b. 食品安全小组的任命要求
    3 产品特性
    a. 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描述作用、内容及详略程度
    的确定原则
    b. 终产品特性描述内容、作用及详略程度的确定原则
    c. 法律法规在产品特性描述中的作用
    d. 产品特性持续更新的要求
    临夏BRC认证审核
    预期用途
    a. 预期用途描述要求及详略程度的确定原则
    b. 预期用途描述持续更新的要求
    流程图、过程步骤及控制措施
    流程图
    a. 绘制流程图应考虑的因素
    b. 流程图与危害分析的关系
    c. 流程图的验证要求、方法、职责
    过程步骤及控制措施的描述
    a. 过程步骤及控制措施描述应考虑的因素和要求
    b. 过程步骤及控制措施的描述持续更新的要求
    危害分析
    1 总则
    a. 危害分析的职责
    b. 危害分析的作用和目标
    2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a. 危害识别的信息输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
    b. 可接受水平的含义及确定可接受水平的方法
    c. 可接受水平与危害识别的关系
    3 危害评估
    a. 危害评估的对象
    b. 危害评估考虑的因素
    临夏BRC认证审核
    用清楚的方式記錄不符合事項,讓被稽核方能了解和解讀。
    確保所有的不符合事項報告是有事實根據的。
    紀錄觀察事項。這些是具正面的特質,但是通常反應可能發生的潛在不符合事項狀況。
    稽核報告應易讀的。
    临夏BRC认证审核
    以下资料为开展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前所必须了解的企业情况,请配合提供或者协商提供:
    (生产型企业,如不是请酌情提供)
    1、公司介绍
    2、组织机构图
    3、各部门职责,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名单,管理者代表
    4、主要产品及其产品标准
    5、生产工艺流程图
    6、关键工艺作业书清单(工艺作业书,如果没有企业自行编写)
    7、主要检测设备及检验项目检测作业书清单(检测方法作业书,如果没有企业自行编写)
    8、主要设备清单
    9、主要的原料清单
    10、特种设备及工种人员清单
    11、企业车间平面图
    12、营业范围(营业执照扫描件)
    13、产品设计开发的流程(如有设计开发)及介绍
    14、其他资质资料(我们可以开展相关的生产或经营)
    15、现有的体系基础(即现有的体系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理解GB/T 22000-2019 “术语和定义”中的所有术语,重点理解以下 “术语和定义”: 食品安全、食品链、食品安全危害、终产品、流程图、控制措施、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监视、纠正、纠正措施、确认、验证、更新
    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a. 建立、实施、保持、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的总体思路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确定的原则
    c.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范围
    d. 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核心要求
    e. 沟通是有效实施体系要求的基础
    f. 源于外部过程的识别和控制要求
    1  目的
    确定和采取必要的卫生管理措施,以确保食品接触的表面清洁,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生产车间设备、工具、用具及生产人员手套和外衣的卫生管理。
    a) 直接食品接触面有:空气、内包装材料、容器(桶、盆、筐等)、加工设备、工器具表面、手套、工作服、围裙等;
    b) 间接食品接触面:设备的操作按钮、车间内电灯开关、车间门把手、天花板、墙壁、地板等。
    2.2控制的危害:食品接触面的不清洁造成生物、化学、物理性污染
    3  职责
    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岗位操作人员、质检科。
    4 程序
    4.1 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及日常清理
    4.1.1 一切产品接触面都要保证高度清洁(应没有缝隙、洞、裂叠结点等不能充分清洁的地方),卫生监督员应对食品接触面经常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可充分清洁。
    4.1.2 生产用器具(如:桶、筐)必须有的架子承放或放于操作台上,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4.1.3 接触食品的工器具,如不慎被废水污染,应由专职人员清洗干净,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4.1.4 不同车间或同一车间内不同区域的工器具有明显标示不得交叉使用。
    4.1.5 质检科按《生产过程微生物制度》对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人手表面、包装材料抽查检验。
    4.1.6加工工人进入生产岗位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
    4.1.7 各种生产设备每班结束后及时清洗。
    4.1.8 生产设备(工具)在更换品种时应将物料刮干净,并用热水消毒。
    4.1.9在生产工序中,在每天生产结束或更换品种时,应将机器设备、管道拆卸清洗干净,用热水消毒。
    4.2 设备的清理与工具的清理
    4.2.1 设备表面用湿抹布擦拭干净,要无污渍并确保安全。
    4.2.2 设备内部及表面、架台**、各种管道、地沟、地沟盖须清洗干净。
    4.2.3 各种工具应挂在挂物架上,各工序不得混用。
    4.2.4 在生产几成品运输过程中,应按消毒程序消毒。
    4.3 地面、墙壁、玻璃及其他设备的清理
    4.3.1 大小门窗玻璃应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4.3.2 清洁地沟、地沟铁箅及打滑的地面。
    4.3.3每天白班要清洗小推车、包括车轱辘侧面也要洗干净。
    4.3.4落地的物料要及时清理。
    4.3.5随时清扫地面异物、积水、纸屑。
    4.3.6包装组在交接班前应将包装间地面擦干净。
    4.3.7清扫地面、用笤帚、清水扫干净,地面无死角,不打滑。
    4.3.8门窗明亮清洁,户外门要用湿抹布擦净。
    5  控制和监测
    5.1各部门的卫生清理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监督。
    5.2以下各项由生产技术科、质检科负责检查。
    a) 定期对设备、空间工器具、工作服的清洁状况进行检测。
    b) 内包装按规程进行微生物。
    c) 工器具、设备、设备的清洗是否按程序进行及清洗消毒结果,检查消毒记录表格。
    6 纠正措施
    6.1 应维修或替换不能充分清洗的食品接触面。
    6.2消毒液浓度达不到规定的要及时补充或更换,对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进行再清洗、消毒。
    6.3. 对可能成为食品的潜在污染源的工作服、工作帽,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6.4按规定清洁和消毒仍达不到效果应调整消毒液浓度,或更换消毒剂。
    6.5加强员工培训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