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内容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发货地深圳&厦门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内审员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周期40天左右
公司机构正规
适用标准ISO22000:2018
流程顺畅
审核材料协助整理
认证资料配合提供
价格费用面议优惠
申办用途投标项目加分
周期1-3个月
公示查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官网
证书有效可查
申请材料依据标准
ISO22000内审员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所需资料协助整理
ISO22000认证顾问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SO22000认证食品管理体系认证办理申请需要哪些流程:
1、向咨询公司了解ISO22000认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与咨询公司签订认证咨询协议,由咨询公司员给予企业培训以建立ISO22000食品管理体系,在期间配合员完成布置的任务,配合与认证审核;
3、与认证公司签订认证合同,向认证公司提交认证申请;
4、确定审核排期,审核员前往贵公司进行认证审核分两个阶段;
5、通过审核,等待证书。
本公司总经理确定了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机构,对各管理层和生产部、品管部、总经理办公室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进行了规定。
部门及岗位的职责、职权、职能能够实现体系要求。
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络的途径是清楚、接口是明确的。
HACCP小组组长的职责是:
1 按照HACCP体系评价准则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 直接向总经理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进行评审,作为体系改进的基础;
3 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4 定期召开食品安全管理小组会议;
5 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分配小组人员职能;
6 为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7 对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审核目的
验证公司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并能有效开展并达到预定目标。确定现行的管理体系实现现定目标的有效性。
审核范围
餐饮管理所涉及公司的所有部门、管理层及其所涉及的HACCP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所有要素。体系覆盖范围:位于南宁市金凯路见隆工业园C栋1-4F标准厂房一、二层的餐饮服务(热食类食品制作和配送)
审核依据
ISO 22000:2018、GB/T27341-2009、GB14881-2013、《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1.0》,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SSOP》等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实施以来,本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手册》的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规范化,标准化,为确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本部门做到了所有产品经过了检验,无漏检和错检现象的发生,
对进公司和出公司产品的质量验收严格按照相关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以防止未经检验和不合格品的使用和交付。
整个体系的运行和实施过程中,品质部始终按照本公司提出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以及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进行控制。认真负责产品的检验工作,对不合格品进行严格的控制,按客户提出的要求,及时制订和调整服务过程工艺,使顾客满意,产品的合格出公司。
产品验证的情况:所有原辅料均安排进行了检验,批批进行了检查控制,出厂前均进行了抽查检验且合格后方允许出厂,且按规定要求进行了委外检测来加以验证,经验证产品是合格的,能满足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目标达成情况:达标。具体可见各部门目标分析达成情况。
OPRP1:原料验收,所有原辅料均来自合格供方,并索取检验合格。
CCP1:温度检测,按照要求的频率进行检测,未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依照公司总体目标,建立了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
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生产现场的设备布局较为合理。。
关键控制点都有进行专职人员制,并做记录
生产现场的记录及时,能反映生产实际情况
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执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
生产现场多是管道,故采用生产状态标识,来对设备、在制品、制品进行标识,方法可行明确。
各生产车间负责测量和每天的生产过程情况。当生产过程偏离正常运转状态时,生产部应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直至生产过程达到正常运行状态。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执行。公司在体系运行以来,在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出现过不合格品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食品安全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食品安全体系情况选择食品安全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食品安全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食品安全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食品安全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安全教育和食品安全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安全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