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22000:2018
周期40天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申请材料协助整理
所需资料顾问协助
一、目的:
规范设备清洗操作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二、适用范围:
清洗覆盖生产车间所有管道设备及各工段储料缸清洗消毒;CIP验证清洗与二氧化氯消毒水水清洗验证。
三、清洗验证频率:
1.CIP清洗生产同一产品每周1次,更换品种1次,设备停产5天开工前1次,CIP清洗验证每年1次;90℃热水清洗每次生产前清洗1次;≥25ppm二氧化氯消毒水清洗每次使用前储料桶、盆、勺等,消毒水清洗验证每半年一次;清水清洗每次生产前后。
四、内容
(一)CIP清洗流程
1. 开启阀门注温水冲洗5分钟—温度38—40度—打开开水阀排污—开启清水冲洗至目视干净。
2.注水到储存罐200L位置开机循环—加入6kg食品级经氧化钠—碱溶液循环30分钟,浓度2%-2.5%温度82℃—85℃—打开开水阀排污—开启温水冲洗至无碱液—清水冲洗10分钟取水测pH值。
3.注水到储存罐250L位置开机循环—加入4kg食品级一水柠檬酸—酸溶液循环15分钟,浓度1%-1.5%温度72℃—75℃—打开开水阀排污—开启温水冲洗至无酸液—清水冲洗10分钟取水测pH值。
通风设施
1 加工、包装及贮存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应装设有效的换气设施,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异味等发生,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在有臭味及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产品的处,应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3 加工间出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处应当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而进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设备。两者并应易于拆卸清洗或换新。
4 加工间内的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以防止产品、产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可能遭受污染。

现场审核的情况介绍:
现场审核包括以下各个阶段:
• 会议——确认审核范围和流程
• 生产设施检查——审核体系的实际实施情况,包括观察产品转换规程和人员访谈
• 文件审核——审阅 HACCP 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可追溯性核查——包括对所有相关生产记录的审核(如原材料进货、生产记录、成品检查和规格)。此为一种纵向审核——如同 BRC **标准有关审核技术的文件中所规定的那样
• 标签审核——包括对产品标签样品的审核,以检查是否符合规格和法律
• 生产设施检查审核——验证及进一步检查文件
• 审核员对审核发现的终回顾——为总结会做准备
• 总结会——与工厂一起回顾审核发现(请注意,不符合项将以审核机构管理层的后续立核准为准)。
工厂将全程、地协助审核员的工作。代表工厂出席会议和总结会的人员应为经理层人员,他们应持有适当的权限,以确保在发现不符合项时可推进纠正措施的实施。工厂的高运营经理或所任命的副经理应在审核期间待命,而且应出席会议和总结会

材质
所有用于产品处理区及可能接触产品的设备与器具,应由不会产生、无臭味或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造,同时应避免使用会发生接触腐蚀的不当材料。
产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可使用木质材料,除非其可不会成为污染源者方可使用。
生产设备及工器具
生产设备的排列应有秩序,且有足够的空间,使加工作业顺畅进行,易于清洁并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生产设备的使用范围和精度符合生产要求,并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用于清洁产品接触面或设备的压缩空气或其它气体,应予适当处理,以防止间接污染。
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具体依《设备管理程序》的相应规定执行。
直接接触产品的工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产品的材料制成,工作台用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成,台面光滑。
检验设备
应具有足够的检验设备,供例行的质检员检验及判定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卫生品质。必要时,可委托具公信力的检验机构代为检验厂内无法检测的项目。
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的检测设备,能适当发挥其功能且须准确,并定期校正。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新版本。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 22000:201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要求》CCAA0022-2014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GB/T23887-2009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16
1.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实行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2.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在食品安全应急小组的下,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3.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按规定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日常晨检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无、健康情况不符合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上岗的现象。
4.加强食品操作程序的日常管理。严格把好食品来源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产品流入;规范产品加工和运输操作过程,做到产品安全;严格仓库的管理,防止产品二次污染;做好留样产品的记录并签名,留样产品必须保留到产品保质期后的一个月;严格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当、时间保证。
5. 规范生产用水的供应工作,设有专人管理,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