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顾问协助
资料咨询整理
周期40天左右
ISO14001认证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SO14001认证顾问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辅导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辅导
•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核心原理
•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部门运行要求
• 掌握标准要求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一、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目的
二、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过程
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文件/记录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管理环境因素、履行合规义务,并应对风险和机遇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 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
——提升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合规性评价
a.合规性评价的目的;
b.程序的要求;
c.标准中对其他要求评价的要求;
d.对评价输入的理解;
f.标准中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的要求。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a.程序的要求;
b.理解识别不符合的途径;
c.理解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要求和不同点;
d.对“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的理解;
e.对“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的理解。
记录控制
a.记录的作用;
b.程序的要求;
c.对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的理解。
内部审核
a.内部审核的目的和安排要求;
b.审核方案的要求;
c.审核程序的要求。
管理评审
a.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要求;
b.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要求;
c.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输出要求。

e.环境管理体系在策划时还应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
1.适当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提出环境要求,制订控制措施;
2.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3.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
4.考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交付、使用中、报废、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风险按照策划的过程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并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证实过程已经按照策划进行,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消除危险源与降低职业健康安全
公司应建立一个过程并确定实现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通过运用下面的层级:
a) 消除危险源;
b) 用危险性较低的材料、过程、运行或设备替代;
c) 运用工程控制措施;
d) 运用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培训;
e)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a.为保证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行政部应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制订公司总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各部门应根据公司总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上报行政部审批后实施。行政部负责对各部门及公司总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实施的进度与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b.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应涉及与实现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资源及其措施。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所依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
--具体方法和技术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规定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责任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预算资金;
--明确完成时间和进度安排。
c.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出现新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或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发生变化,都应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与项目的新变化相适应。

公司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沟通交流的渠道,建立信息交流和沟通明确以下内容:
a.信息交流的内容;
b.何时进行信息交流;
c.与谁进行信息交流;
d.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
e.由谁来负责
f.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协商的安排
在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还应考虑到合规义务、确保所交流的信息与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是一致的真实的。
公司应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交流作出响应,适当时,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信息交流的证据。
内部沟通
a) 公司为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管理体系的变更。
b) 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c) 公司拟于内部沟通活动采用的形式和工具包括:
1) 综合管理例会、协调会、品质例会等会议、讨论、培训;
2) 电话和内部虚拟网;
3) 布告栏、板报、报纸;
4)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等
d) 各部门负责实施内部沟通,确保接口信息传递的正确性。
外部沟通
公司建立以下外部沟通渠道,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
a) 通过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收集反馈意见,公布的内容需经过管理者代表审批;
b) 通过公文或函件或电子文档等方式与机构、认证机构等外部机构进行沟通;
c) 通过发布公告、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d)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产品订货会或其它对外会议实现与相关方的临时性沟通。
1.目的
使发生的事故得到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并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管理、服务和储存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影响环境、人身安全、健康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3.定义
无
4.职责
4.1管理代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并对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决定。
4.2部门主管及时通知或报告管辖范围内发生本制度规定的各类事故;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事故调查或如实反映事故情况,协助事故调查。
4.3推行小组参与事故调查;制定、修订本程序,协助行政部组织员工学习、培训并熟悉本程序;建立事故档案,综合统计各类事故。
4.4员工代表在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维护员工正当利益。
4.5员工及时如实逐级通知或报告发生的各类事故,协助事故调查。
5.作业程序
5、1事故分类(包括因*三者责任造成的事故)
5.1.1交通事故:凡涉及公司车辆因违反交通规则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1.2伤亡事故:指公司雇佣员工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具体认定如下
a)员工在企业劳动和工作活动场所涉及到的区域,由于劳动和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伤亡;
b)员工在工作区域外,执行公司所交给的工作任务时,在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由于企业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伤亡。
c)员工由甲地赴乙地执行工作任务或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应负责的伤亡事故。
d)经请示劳动部门确认的其它伤亡事故。
e)*a)条规定以外的员亡,可否享受保险待遇,应根据当地《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5.1.3爆炸事故:指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身伤害或财物损失的事故。
5.1.4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为火灾事故。
5.1.5 未遂事故:由于各种原因,已构成发生事故条件,因及时发现处理,未造成后果的为未遂事故。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