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顾问协助
资料咨询整理
周期40天左右
ISO14001认证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SO14001认证顾问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辅导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辅导
•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核心原理
• 了解环境管理体系部门运行要求
• 掌握标准要求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一、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目的
二、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过程
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文件/记录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管理环境因素、履行合规义务,并应对风险和机遇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 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
——提升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沟通
a) 内部沟通以确保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沟通原则,内容涉及体系运行中各种过程的管理现状,可能影响体系有效性的相关信息等。
b)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过程的业绩和有效性为基础,因此内部沟通的内容先应是过程的业绩和有效性,也应沟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内容。
c) 通过各种报表、例会、内部通报、内部刊物或其他宣传媒体等进行信息沟通,使相关信息在公司人员及相关方得到及时、准确、全面地沟通。具体执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控制程序》

环境治理技术
⑴ 废水治理技术:
a.了解物理法处理的对象及常用的方法;
b.了解化学法处理的对象及常用的方法;
c.了解生物法(生化法)处理的对象及活性污泥处理的简单工艺流程;
d.了解物理化学法常用的方法。
⑵ 废气治理技术:
a.了解颗粒污染物治理的对象和方法;
b.了解常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吸收、吸附、燃烧)。
⑶ 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a.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b.了解固体废物处置常见方法:物理处理的方法、化学处理的方法、固化处理的方法、生物处理的方法,以及焚烧、土地填埋处置的方法。
⑷ 噪声治理技术:
a.了解声源控制的基本要求;
b.了解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方法:吸声、隔离、消声、减振的方法。
法律法规和标准
以下所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我公司现正在运行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请各相关方(单位)积配合执行我公司关于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一、对供货方运输的要求
1、对于运送颗粒或粉状物资的供货方,要求产品进入现场地包装完好,防止刮碰及遗洒。
2、对于运送易燃、易爆材料的供货方必须配备消防器材。
二、对供货方运输车辆的要求
1、要求车况良好、干净整洁,符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
2、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后,减速慢行,服从指挥。
三、物资装卸、搬运、码放过程中,严禁野蛮装卸,对易破碎的物质要求轻拿轻放,尽量减少装卸工作中的噪音。
四、材料使用人员负责对供方及合同方环境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五、在与多方进行合作的分承包方、劳务方、租赁公司、在合作期间,应自觉执行我公司关于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GB/T 24001-2016(iso14001)标准
“引言”部分的理解
重点理解:标准的目的及特点,标准的运行模式和PDCA的含义。
“范围”部分的理解
重点理解:标准的适用范围。
术语和定义
理解GB/T 24001-2019(iso14001)标准中的所有术语和定义。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下面按标准条款号编排)
总要求
a.对“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的理解;
b.对“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的理解。
环境方针
a.组织的环境方针在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b.标准中对环境方针内容的要求;
c.标准中对环境方针的管理要求;
d.对“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的理解。
1.目的
为及时获取、确定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保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符合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本公司质量、环境及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和评价、更新。
3. 定义
无
4.职责
4.1行政部负责收集及确认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2体系推行小组定期组织评价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
4.3管理者代表对质量、环境及安全法律法规的鉴定结果进行审批
5.作业程序
5.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收集范围
体系推行小组成员收集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收集范围如下:
a)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行业标准;
b)国际公约;
c)投资方、相关社会团体规定、客户要求。
5.2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收集渠道通常法律法规的收集渠道有(不限于)
a)**、劳动局及其他管理部门;
b)相关团体及公共管理机构;
c)环保、职业安全性网站;
d)图书、杂志、报刊;
e)咨询机构;
f)投资方、相关社会团体、客户
5.3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识别
5.3.1、管理者代表根据本公司的环境因素/危险因素组织体系推行小组对收集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加以识别,以确公司的经营活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5.3.2识别方法:
先满足环评报告,消防验收标准适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的环境因素/危险因素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5.3.3管理者代表将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及时给体系,以便受控管理。
5.3.4如果对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含义不清楚时,管理者代表负责邀请相关对相关问题作出解释并听取其意见。
5.4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登记和保存
体系将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及时汇总,填入《法律法规及其它需求清单》中。
5.5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信息的传达
5.5.1、《法律法规及其它需求清单》进行受控管理,并及时把该信息通过培训/张贴/EMAIL等方式传递给员工及相关方。
5.5.2、各应严格根据相关运行控制文件评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以履行本公司遵循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的承诺,减少违规风险
5.6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查询周期及更新
5.6.1、体系通过电话/传真/EMAIL等方式每年一次获取的国家及地方环境保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并填写《法律、法规查询记录》。对强制性标准,体系应与机构建立联系,要求其若有更新即时通知我司。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