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 小项目
设计规格 规格管理号
制造场所 进行各工序的制造工厂、厂房及生产线
制造时期 进行各工序的日期、时间和轮班
材料、辅料(副资材) 型号、制造业者名、制造批次、材料规格、收货检查记录(含产品质量环境数据)、有效期限、制造履历、保管状态履历、收货和出货履历
制造和检查设备类 制造设备:设备履历、型式、编号、检修记录、运转记录、维修履历
检查设备:型号、编号、检修记录、运转记录、维修履历
模具:管理编号、检修记录、运转记录、维修履历
夹具:管理编号、检修记录、维修履历
制造检查方法 施工方法
工序顺序
制造条件
检查条件
制造和检查的作业步骤记录
制造和检查的作业步骤文件的文档号
制造和检查的作业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
作业人员 Lot单
测量检查结果 首件检验报告、巡检报告、样品检查报告
异常处理履历 月品质异常履历
出货判定数据 出货检验报告
3.1 PDCA: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字母组合。
1. 职责:
4.1 总经理室:企业成长目标、企业成本分析。
4.2 管理部:制订人力资源、安全卫生……等计划。
4.3 资材部:采购件成本降低。
4.4 品保部:不良质量成本统计、制定质量目标、质量项目计划、HSF产品控制及内部稽核。
4.5 生产部:制订制程质量不良率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稼动率统计、工厂/设施计划等。
4.6 市场部:客户满意度调查、营业目标及整体营运方针制订实施、跟踪、考核和管理。
4.7 财务部:库存管理,汇整各部门数据。
4.8 其他部门:负责向管理部提供经营计划需要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负责本部门年度计划的展开和实施。
6. 内容:
6.1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行业竞争对手状况、公司发展目标等情况制定经营战略。
6.2 经营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历史基础数据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在基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经营计划。
6.2.1 市场部提供市场方面的信息和分析及市场占有率规划目标。
※6.2.2 工程部提供产品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产品安全风险、环保的发展动态和分析及规划目标。
6.2.3 资材部提供材料市场的分析和趋势及规划目标。
6.2.4 财务部提供有关财务信息及质量成本及规划目标。
6.2.5 品保部提出本年度的质量目标和过程绩效目标。
※6.2.6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环境分析、风险机会识别评价。
6.3 年度计划的评审与持续改进;
6.3.1 每年年底前由总经理召集各部门主管召开经营计划评审会。
6.3.2 管理部对各部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内容如下:
6.3.2.1 对目标及其实现情况的评价;
6.3.2.2 对措施、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
6.3.2.3 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工作的评价;
6.3.2.4 对整个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的评价。
6.3.3 各部门编制所负责的年度计划的评审改进报告。
6.3.4 各部门年度计划每半年评审一次,评审改进报告由总经理批准,总经理室备案。
6.3.5 管理部汇总各部门计划评审改进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3.6 提出的改进建议按《持续改进控制程序》进行。
6.3.7 企业的《经营计划》,不向外提供。
3.1 4M:指产品制造中,涉及的Man(人)、Machine(机)、Material(料)、Method(法,含环境场所),内容包括:作业人员、检查员、环境品质责任者、治工具、设备、材料、副资材、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协力厂商、生产场所、制造方法、制造条件等。
3.2 4M变更:指样品已通过客户认定后(即批量制造阶段),与产品制造的4M方面相关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人员变更、设备变更、材料变更和方法变更。
3.3 4M变更管理类别:送样、申请、记录。
3.4 变更分为临时变更和长久变更:
临时变更:不改变4M标准,因偶然变异而引起的变更,所生产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长久变更:需对4M标准进行变更的变更。
6.1 变更管理内容:
6.1.1 客户提出的4M变更由市场部向公司内部提出申请,按《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
6.1.2 供应商提出的4M变更由资材部向公司内部提出申请。
6.1.3 公司内部的4M变更:由提出部门提出申请。
6.2 变更管理类别:
6.2.1 送样:
6.2.1.1 变更前,申请部门填写《4M变更评审单》,由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必要时需呈总经理批准,评审通过后由工程部负责打样,市场部向客户交样,合格后才能实施变更;客户承认前,变更的物料禁止出货。
6.2.2 申请:
6.2.2.1 变更前,申请部门填写《4M变更评审单》,必要时需呈总经理核准。申请部门提供原档给工程部存档,申请部门保留复印档,由申请部门组织评审部门进行评审,必要时市场部向客户提出申请,经客户确认同意后才能实施变更。
6.2.2.2变更申请部门填写《4M变更评审表》,变更实施部门审查后,由变更实施人将通过的《4M变更评审表》和其它相关评审报告记录在《4M变更评审表》中,客户评价结果由市场部负责收集并反馈厂内有关部门,如果由业务人员代签,需由业务总监批准后生效。
6.2.3 记录:由公司内部自行管理评估,并保存变更记录。
6.3 变更评审:
6.3.1 由工程部负责组织相关评审部门,根据变更内容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序进行必要的研讨;
6.3.2 开会研讨过程由各评审部门审查确认,必要时由市场部收集客户意见后实施;
6.3.3 必要时由工程部、品保部对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宣导和培训,由申请部门负责记录《___产品4M变更履历表》,并提供给工程部汇总保存。
1.生产场所
工厂 生产工厂和制造场所的变更和追加 ■ ■
作业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等变更) ■
2.制造方法和条件
方法和步骤 生产方法的变更(例:分批生产变成单元式生产) ■
生产线的变更(A线生产变成B线生产)或删除 ■
作业步骤的变更(作业顺序、作业的追加或删除) ■
作业标准书的维护 ■
轮班的变更 ■
条件 作业条件的变更(如烘烤条件) ■
软件升级、程序的变更 ■
工序设备 手动变更自动化、手工作业变为夹具化 ■ ■
变更为不同的设备 ■
相同类型设备的追加 ■
设备发生故障时、恢复时 ■
维修频次、方法的变更、进行维修时 ■
外围设备 设备的追加、变更、废除、修理、改造 ■
加工辅助剂(例:金属加工油、脱模剂变更) ■
夹具 夹具的追加、变更、废除、修理、改造 ■
工具的变更 ■
3.人
制造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的变更 ■
检查人员 检查人员的变更 ■
质量负责人 与设计、制造质量相关的质量部门负责人交替更换 ■
环境管理负责人 环境管理负责人的更换 ■
4.部件材料
材料制造商 制造商的追加、变更 ■ ■
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流程变更 ■
材料颜色 材料颜色变化 ■
规格 图纸、规格书规定的材料变更 ■ ■
图纸、规格书尚未规定的材料变更 ■ ■
变更项 变更内容 类别
送样 申请 记录
4.部件材料
材料批次 材料批次的变更 ■
使用再生材料 新材料变为再生材料、混合比例变更(旧料) ■ ■
采购方法 自给变更为客供 ■
产品环境质量物质 MSDS成分变化 ■ ■
保管保存环境 静电、湿度、温度、照明、防尘等环境变更 ■
5.部件构造
规格 图纸、规格书规定的构造变更 ■ ■
图纸、规格书尚未规定的构造变更 ■ ■
6.模具
模具修正、故障、修理 镶块、销追加、浇口方式/位置、弯管接头的追加、删除、形状变更、流道形状变更 ■ ■
维修 焊接、外观面的磨光、发生故障后生产恢复时 ■
方法(频次、步骤等)的变更 ■
增加更新模具 增加或更新模具时 ■ ■
模具移交管理 向合作工厂、其它工厂的移交管理 ■ ■
7.真空包装(条件的变更)
加工条件 温度、时间、固化条件等的变更 ■
8.工序内检查
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的删除或无检查化 ■
方法 抽样方式、检查要点数、检查倍率的变更 ■
检查装置夹具 变更、改造、故障恢复 ■
9.出货检查
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的删除或无检查化 ■
方法 抽样方式、检查要点数、检查倍率的变更 ■
检查装置夹具 变更、改造、故障恢复 ■
10.包装规格
内包装 防湿包装、托盘、贴条的规格变更 ■
内装袋、托盘等规格变更 ■
外包装 材料的变更 ■ ■
包装形态 散装、袋装等包装形态的变更、方向性变更 ■
变更项 变更内容 类别
送样 申请 记录
包装数量 相对初期规格的数量变更 ■
运送方法 运送公司的变更、方法的变更 ■
11.仓库
场所 场所的变更、作业者的变更 ■
保管保存环境 静电、湿度、温度、照明、防尘等环境变更 ■
6.1 作业前准备:
(1) 点检机台是否在预期使用状态;
(2) 清洁整理工作台面,并准备好辅助工具;
(3) 备好周转框,并置于方便操作之位置;
6.2 作业办法:
6.2.1 开机
(1) 依次打开主电源,控制器电源,等待控制器开启后解除紧急停止状态;
(2) 机台归零,手动回零时须先执行z轴回零;
6.2.2 装料:
(1) 将虎钳、夹具等夹持部位用风枪,碎布处理干净附着之切屑;
(2) 对照图纸确认待加工产品名称及料号、左手拿来起一待加工产品,翻转一周,检查有无碰压伤及明显缺陷。右手执风枪清除产品上附着铝屑等;
(3) 将产品轻放入虎钳或夹具中,定位面紧贴定位端,此时用一只手(通常是左手)扶位产品, 腾出另一只手(通常是右手)用适当力度(以使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掉落且不破坏产品为原则)夹压紧产品。
(4) 确认产品以正确位置装入夹具后,调整切削液(或喷气)对准刀具位置。
(5) 关上安全门,确认切削液处于开启状态。
6.2.3 自动走刀加工:
(1) 启动程式启动按钮,**加工时须先把切削进给率旋钮调至较低位置,把快速移动钮调至25%位置,并观察换刀是否与程式刀号一致,切削液是否浇注在正确位置。
(2) 执行程式自动加工,动用眼、耳密切关注之,有异常或声音异样立即按下程式暂停按钮或急停,并反映给当班技术员或主管。
(3) 等正常后,将进给率旋钮,快速移动旋钮,调整至较佳位置。
6.1 市场部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确定客户要求,并就P**标准内容与格式、客户特殊要求等事宜与客户进行沟通。
6.2 工程部根据合同及客户要求,组织P**提交所要求的文件、记录和生产件样品,并在产品试生产阶段及下列情况下按客户要求和P**要求组织提交有关资料(包括对供应商要求):
6.2.1 一种新的产品或零辅件以及和以前批准的产品相比,使用了其它不同的加工方法或材料。
6.2.2 使用新的或改进的工装(不包括易损工装),包括附加的或替换用的工装。
6.2.3 在对现有的工装或设备进行翻新或重新布置之后进行生产。
6.2.4 生产是在工装和设备转移到不同的工厂或在一个新增的厂址生产的产品。
6.2.5 供应商对本厂产品的装配、性能有影响的零辅件的更改,包括材料和服务。
6.2.6 在工装停止生产达到或**过12个月后重新启用而生产的产品。
6.2.7 生产零(合)件的产品和过程变更,来自组织内部或供应商,此变更已影响市场产品的性能、适用性、机能和耐久性。
6.2.8 检验和试验方法更改——新技术的采用(不影响接收准则)。
6.3 生产件批准审核和提交:
6.3.1 当客户对生产件批准有特定要求时,市场部将获取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工程部,工程部按客户确定的生产件批准等级及P**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落实P**资料和生产件样品,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
6.3.2 当客户对生产件批准无等级要求时,按P**等级3提交。
6.4 客户批准:
由市场部提交P**资料和生产件样品给客户批准,当要求不被客户批准时,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由工程部根据客户P**要求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整改后,再次准备P**资料提交。
6.5 市场部将批准后的P**资料转交工程部,并将批准信息反馈给工程部,由工程部主导按P**批准的数量、时间、要求等生产条件进行生产。
6.6 工程部对P**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并针对相应情况对P**资料进行重新审核和更改。
6.7 供应商**供货及出现6.2所列情况时,由工程部根据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情况对资材部提出P**要求,资材部负责反馈给供应商并跟进供应商重新提交P**,然后再次提供给工程部重新批准。原则上要求A类产品的供应商按P**手册中等级2提交资料;B类产品和C类产品的供应商按等级4提交资料。品保部对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查和测量;资材部负责接收及传递。客户要求时,将供应商提交的P**由市场部转交客户批准。
6.8 提供的P**内容参考《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