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体系建立和实施中常见问题
一是可追溯系统没有建立或产品的可追溯性不能实现。
二是没有对产品召回程序进行详细策划,建立的召回程序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也没有进行模拟演练以对程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
三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中对应急情况的识别不到位,防止应急情况发生和发生时应急措施的制定不到位,没有将文件要求的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也没有在可行时进行演练。
四是设备管理等文件没有考虑食品安全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如为防止食品污染,对设备维修后油污清理工作的要求没有体现等。
五是文件和记录的控制不符合要求,表现为文件未经批准就使用、作废文件与现行文件并存、找不到文件及记录、记录不按照规定分类存档、不按照规定期限保存、没有规定记录保存期限等。
六是计量器具的管理不符合要求,表现为不按照要求定期检定/校准、校准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不标明计量器具的校准状态等。
七是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良好操作规范(GMP)等执行中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如饮用水管落地、不能按照要求对水质进行日常检测、车间温度以及冷库温度不符合要求等。
上述情况的存在,阻碍了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妨碍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不安全食品出现的可能性。
![福建专业ISO27001认证费用](//l.b2b168.com/2019/07/11/15/201907111509191724564.jpg)
为持续改进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认证)制度,保持和提升HACCP认证工作的国际化水平,根据《*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等有关规定,国家认监委制定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 1.0》,增加为HACCP认证依据。
01致敏物质的管理
1.1企业应建立并实施针对所有食品加工过程及设施的致敏物质管理方案,以较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
1.2企业应对原辅料、中间品、成品、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接触材料及任何新产品开发引入的新成分进行致敏物质评估,以确定致敏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并形成文件化信息。
1.3企业应识别致敏物质的污染途径,并对整个加工流程可能的致敏物质污染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发生。
1.4企业应制定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
1.5对于产品设计所包含的致敏物质成分,或在生产中由于交叉接触所引入产品的致敏物质成分,应按照工厂所在国和目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识。
食品欺诈的预防02
2.1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程序,包括:
a)识别潜在的脆弱环节;
b)制定预防食品欺诈的措施;
c)根据脆弱性,对措施的**顺序进行排序。
2.2企业应收集有关供应链食品欺诈的以往和现行威胁信息,对食品链所有的原辅料进行脆弱性评估,以评估食品欺诈的潜在风险。
2.3企业应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文件化的食品欺诈预防计划,针对识别的食品欺诈脆弱环节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脆弱环节
2.4企业的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应覆盖相关的食品类别,并被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支持。
2.5企业应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并持续地对食品欺诈预防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一次。
![福建专业ISO27001认证费用](//l.b2b168.com/2019/07/11/15/20190711150918696224.jpg)
ISO27001认证咨询培训辅导的内容:
对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测的情况进行了解,对体系的策划情况进行了解,对体系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对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进行了解
结合前期的了解及我们对企业情况的判断,进行标准条款的实用性讲解,使体系要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需要相结合,掌握质量管理知识与质量控制工具
结合前期的了解及我们对企业情况的判断,进行标准条款的实用性讲解,使体系要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需要相结合,掌握食品包材安全管理知识与食品包材安全控制工具
介绍推行ISO9001:2015及FSSC22000的意义及推行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
介绍标准对企业在组织环境、相关方期望、组织知识及风险管理四个方面(ISO9001:2015标准中的4.1/4.2/6.1/7.1.6要求的内容)的要求及我们依据企业实际编制的相关的程序和表单,并要求各部门完成这四个方面的识别及应对策划。
![福建专业ISO27001认证费用](//l.b2b168.com/2019/07/11/15/2019071115091900774.jpg)
废弃物
6.15.1车间内配备废弃物料区和下脚料临时储存箱(桶),每天清理出车间。
6.15.2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加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每天运出厂区,防止有害动物聚集孽生,各类废弃物处理记录应登记于《废弃物处置记录表》中,其中废包材处理记录应如实登记并跟踪处理结果以防被冒用。
6.16建筑及设施检查结果记录于《厂内设施每周检查表》中。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