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厦门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认证服务业
认证种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服务内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辅导申请
服务电话
所在地厦门
ISO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SO14001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发货地厦门或福州
ISO14001认证培训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SO14001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认证多少钱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多少钱
1 目的
对相关方环境施加影响,使其了解本公司的环境方针等环境方面事宜,以促使其自觉保护环境,改进环境行为。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工程合同方、物料供应商、废料回收者、运输厂商等相关方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影响。
3 职责
3.1营销部、生产部、行政部等部门分别负责对原辅材料、原辅材料供应商、设备、运输厂商、废料回收者等相关方进行评估并对其施加影响。
3.2 行政部负责组织对相关方的评估,并监督与检查各部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效果。
4 内容和要求
4.1本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主要有原辅材料供应商、运输方、废料回收者等。
4.2 对相关方的评估
4.2.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各车间对相关方按如下步骤进行评估;
4.2.1.1各部门、各车间填写《相关方名录》,初步评价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和影响方面。
4.2.1.2 向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发放《相关方环境行为调查表》,调查相关方的组织概况、本公司合同额所占比率、工艺流程、污染源排放情况、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运输方式、包装材料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2.1.3与本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相关联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各部门、各车间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定为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
列入“重点施加影响相关方一览表”中,该一览表由行政部和相关部门各保存一份。其他的未定为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为一般施加影响的相关方。

1. 目的
为预防因新、扩、改建及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对新建项目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
3.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新扩改建及技术改造项目“环评”和制订“三同时”方案及实施的相关工作。
3.2行政部负责新项目申报市**,及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3.3各部门在制定新、扩、改建及技术改造项目时,要将环保内容列入项目计划并及时与技术科、行政部沟通。
4.申报与环评
4.1技术科要将新上项目准备好资料,经厂长审核后,尽早向市**报送,避免因环评可能耗费的时间影响新上项目的进度。
4.2有关职能部门要遵照市**初审意见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3新项目如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技术科负责业务上配合环评机构开展工作。
4.4环评报告书(表)编写过程中,生产部要组织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编写,报告书(表)编写过程中及时将有关事宜报告厂长。
4.5环评报告书(表)编制完成后,正式上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公司建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从已识别的环境因素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便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1职责
a) EMS工作组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相关人员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每年少进行一次。
b) 行政部负责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组织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2控制要求
a)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自身产生的和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产生的因素。
b)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的情况
1)过去曾经发生的、现在或过去发生仍持续存在、将来要发生的事故或环境影响。
2)生产设备运行正常、异常、紧急状态时产生的环境因素。
3)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
4)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
5)固体废弃物污染。
6)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8)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原辅材料的利用效率。
9)产品生命周期
c)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必须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发生的频率,污染物负荷系数,资源消耗等。
d)根据管理评审结论及法律、法规变化,每次在管理评审结束后一个月内对环境因素进行定期的更新和重新评价。

a)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b)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
c)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d)内部审核、合规性评价、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及环境监测结果、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e) 本公司人员培训情况;
f) 各管理层之间、各部门之间和各岗位之间的日常有关环境保护方面对于解决问题、协调行动、跟踪实施计划的沟通、常规报表及其他信息通报;
g) 紧急情况信息;
h)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
i) 合同方和供方提供的相关信息。
-/gbacfji/-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