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内容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所在地厦门
发货地深圳&厦门
优势专业快速
*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内审员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周期40天左右
产品名称ISO22000认证
费用面谈,优惠
公司机构正规
适用标准ISO22000:2018
流程顺畅
证书有效可查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层次:成立以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小组(或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二层次,成立由各(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
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
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四)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食品安全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来负责。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对食品安全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
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实施以来,本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手册》的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规范化,标准化,为确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本部门做到了所有产品经过了检验,无漏检和错检现象的发生,
对进公司和出公司产品的质量验收严格按照相关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以防止未经检验和不合格品的使用和交付。
整个体系的运行和实施过程中,品质部始终按照本公司提出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以及质量和食品安全目标进行控制。认真负责产品的检验工作,对不合格品进行严格的控制,按客户提出的要求,及时制订和调整服务过程工艺,使顾客满意,产品的合格出公司。
产品验证的情况:所有原辅料均安排进行了检验,批批进行了检查控制,出厂前均进行了抽查检验且合格后方允许出厂,且按规定要求进行了委外检测来加以验证,经验证产品是合格的,能满足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目标达成情况:达标。具体可见各部门目标分析达成情况。
OPRP1:原料验收,所有原辅料均来自合格供方,并索取检验合格。
CCP1:温度检测,按照要求的频率进行检测,未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西安ISO22000认证培训](//l.b2b168.com/2020/06/06/19/202006061906375155224.jpg)
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影响食品食物加工及服务和食品安全质量的人员能力管理,包括、考核和培训。
公司通过培训,确保员工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以适应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要
人力主管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讨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课程内容、受训人员的学习效果、授课人的讲课效果、培训环境、培训对管理提升的作用等,填制《培训实施与评价表》作为今后培训工作改进的依据。
查2020年培训计划,基本满足要求
查2020年培训记录,基本能按照计划进行,并保留人员签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抽查现场5个工作人员,均有,均在有效期内。
![西安ISO22000认证培训](//l.b2b168.com/2020/08/20/22/20200820224418687064.jpg)
SO22000认证是食品行业的认证目前市场主要作用,用于招投标使用。对供应商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当通过ISO22000认证,就企业具备了一些系统地管理能力。可提供合格合规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
ISO 22000整合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步骤由食品法典会开发的原则。通过的可审计的要求,它结合了HACCP计划与前提方案,危害分析是一个有效的关键进行危害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协助组织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措施组合所需要的知识。ISO 22000要求的所有危害进行合理预计将出现在食品链中,包括危害可能与所使用的工艺和设备的类型,识别和评估,因此,它提供的方法来确定和记录为什么某些确定的危害需要控制一个特定的组织,为什么别人不用。
在危害分析,组织确定的使用,以确保危险控制计划相结合的前提和HACCP计划。
ISO正在开发更多的相关的ISO 22000标准,这些标准将被称为ISO 22000系列标准在现阶段,下列标准ISO 22000系列标准:
ISO22000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食品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
ISO22001 - ISO 9001:2000的应用指南食品和饮料业(代替:ISO 15161:2001)。
ISO / TS22002 - 食品安全 - *1部分:食品制造业的前提方案
ISO TS22003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机构。
ISO TS22004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ISO 22000:2005的应用指南。
ISO 22005 - 在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 -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ISO 22006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ISO22000:2000认证的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指南。
也可用于ISO 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FSSC)计划FS22000,FS22000是一个**食品安全倡议( GFSI )批准的计划
与ISO9001相比,该标准是一个更比一个原理为基础的程序指引导向1。除了这个,ISO 22000是哪一个可以被紧密注册成立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营销的产业,具体的风险管理系统, ISO 90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的两个“标准”的异同可以发现
![西安ISO22000认证培训](//l.b2b168.com/2020/08/20/22/202008202243194795154.jpg)
公司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
数据的来源
1、 外部来源
1.1 政策、法规、标准等;
1.2 地方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1.3 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1.4 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
2 内部来源
2.1 日常工作,如质量安全目标完成情况、检验实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2.2 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2.3 紧急信息,如突发事故等;
2.4 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
3 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质量记录、书面资料、讨论交流、电子媒体、通讯等方式。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1 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2 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3 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4 供方的信息等。
危害识别是我们在依据ISO22000标准审核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不符合的过程,对于危害识别的对象,不少企业还停留HACCP体系的要求阶段,即识别对象从原料验收开始,到产品交付结束。而ISO22000标准7.4.2.1要求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与产品类别、过程类别和实际生产设施相关的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因此,企业在危害识别时,首先依据界定的体系范围识别产品类别,如蔬菜罐头、玉兔甜包[属于米面制品]、鱼丸[属于速冻食品]等。然后,在已识别的不同产品类别的基础上,识别产品的实现过程,其中包括原料验收到产品交付的主过程,也包括产品运输[外程]、设备维护保养[过程]、设备的清理[清洗和过程]等生产过程。然后再识别与生产设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如饮料生产企业的洁净厂房,判定和识别由生产设施的不足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危害。
在危害识别时可以不考虑前提方案的实施效果,因为危害识别的本身目的是识别“所有可能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