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HACCP认证培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内审员培训
HACCP认证辅导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辅导
HACCP认证申请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申请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适用标准GB/T27341
周期40天左右
审核材料协助整理
申请资料咨询协助
HACCP认证顾问协助建立HACCP体系
清洁和消毒
1手的清洗消毒
1.1所有进入生产岗位与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直接接触的员工,在操作前必须按规定程序清洗双手并进行消毒;方可进入生产。
1.2手清洗消毒的程序为:
清水洗手→烘干→75%酒精消毒→干手机干手→带一次性无菌手套→75%酒精喷手消毒。
1.3洗手频率和要求
操作人员的手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在下列情况时,必须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
a. 开始工作之前;
b. 上厕所之后;
c. 处理不干净的原材料、废料、垃圾之后;
d. 清洗设备、器具,接触不干净的用具之后;
e. 用手挖耳、擤鼻,用手捂嘴咳嗽之后;
f. 接触其他有污染可能的器具或物品之后;
g. 从事其他与生产无关的活动之后。
1.4每班生产结束后由人员对各洗手点进行检查,以确保所需物品齐全。
2洗手设施
2.1必须在加工间进口处或其他适宜的位置配备与生产人员数量相当的洗手设施。
2.2洗手池须配有洗手液、干手机和酒精喷雾器(消毒用)等设施。
3厕所
3.1厕所与加工加工间分开,相隔距离在30米以上。
3.2厕所保持良好的通风,有防蚊蝇设施,保持厕所内的上下水畅通,地面没有积水。
3.3厕所内设有洗手设施,设专人负责厕所的卫生,及时对厕所进行清理,并定期消毒。
4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
4.1生产加工用工器具、盛器、机械设备的材料均为耐腐蚀、不生锈、不吸水、易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不易脱落的食品级塑料制成。严禁使用不便于清洗消毒制成的加工用器具。
4.2食品接触面应制造和设计得易于清洁和消毒,任何缝隙或关节应连接光滑;表面不可导致积水和污物积累。
5工作服的卫生
5.1生产员工的工作服应适时更换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工作服、胶鞋保持清洁,无可见污物。
5.2生产员工应每天更换工作服,确保工作服无异味、无污物。
5.3洁净加工间的工作服,每次清洗烘干后用臭氧消毒半小时。
6及纠正
6.1加工间对加工间内的卫生状况及员工的个人卫生包括工作服、鞋、帽的穿戴情况进行巡回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纠正。加工间对清洗过的工器具、盛器及工作台案进行外观检查,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要求清洁人员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加工间不允许开工,至清洁状况符合要求。
6.2生产负责对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6.3生产随机检查消毒液浓度,对温度或浓度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进行消毒。
6.4生产不定时检查加工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紫外线消毒,并检查记录。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相关或岗位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受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是否规定所有员工有责任向人员汇报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问题?
◆组织是否了负责处理问题的人员?是否明确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人员接到问题汇报后,是否适时采取了措施并记录了所采取的措施?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如何传达的?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食品安全方针之间的关系?
◆组织是否有沟通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沟通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是否与顾客或消费者进行了沟通?沟通的内容是否包括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贮存要求以及适宜时含保质期的说明书)、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包括抱怨的顾客反馈?
◆是否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是否与对组织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相关方以及受组织食品安全影响的相关方进行交流?
◆是否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内部沟通?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及时获得了变更的信息?这些变更的信息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产品或新产品;
原料、辅料和服务;
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清洁和卫生方案;
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人员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
法律法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在内部沟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否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得到其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将信息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管理者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目的
对打程予以控制,确保产品打包的质量得到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打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打包工负责打包数量和打包质量的自我检查与控制;生产当班机长/班长负责抽查。
3.2 质技部现场质检员负责对打包数量、打包方式及打包效果进行。
4.控制程序
4.1 打包前查看作业计划单打包要求:每包的数量、打包绳方式、位置等。了解公司内部的其它规定:如班组打包绳颜色、使用缠绕膜等。
4.2 打托盘包时,注意事项及要求:
4.2.1托盘要求:使用规定的托盘和盖板,外观整洁无损,表面无翘钉现象。
4.2.2不能使用同一客户的纸板垫托盘底部、中间及**部;按要求将纸箱捆扎摆放于托盘上,必要时可在适当加铺一张废面纸(大小适中)做牵筋加强整体平衡。
4.2.3产品堆码应做到,数量准确、堆码整齐,上下垂直方正,不错乱,不倾斜,四周楞角整齐划一,标识清晰完整。生产必须严格按要求统一同一产品每托盘的打包数量,不得擅自更改或随意码放打包数量。
4.3 质技部质量管理:
4.3.1 质检员对打包现场进行巡查,防止打包时混箱。
4.3.2 对打包用绳子、托盘、打包带、打包方式等进行核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4.3.3 对打包托盘整体方正度及打包的松紧度进行巡查,确保达标。
4.4 质量控制标准:
4.4.1 所有规定按客户的要求执行。
4.4.2 客户要求按产品卡规定的内容、销售部通知的客户规定要求执行。
4.4.3 在条件下(阴雨天气),可与客户协商增加防护措施(如:增加用缠绕膜包裹等)。

外协纸板:
5层片:10片一捆,每捆中5片一正,5片一反,打包绳分别在产品两端10㎝处进行捆扎,每卡板码放高度为20层;
3层片:20片一捆,每捆中10片一正,10片一反,打包绳分别在产品两端10㎝处进行捆扎,每卡板码放高度为20层;
对包头、磴口等长途运输的产品,要求使用塑料托盘,每托盘码垛数量要统一,以便于统计。
对 总部使用的产品在码垛时使用木托盘,如客户另有要求,则以评审后的书面通知为准。
计划员向生产下单时要说明生产的产品是何地客户,以便于生产根据不同地方的产品采取向应的操作方式。
考核办法:
对于不按规定操作的,每发现1次,责任岗位人员(机长或带班长)处罚30元,并限期进行整改。
如因计划员原因导致生产未按规定操作造成返工的,则对计划员进行每次30元的处罚;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如何进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验证活动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
① 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和本组织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② 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③ 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④ 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⑤ 已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分析的结果和由此产生的活动是否予以记录,并以适宜的形式向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分析的结果是否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输入?
改进
1持续改进 ◆改进的活动与方法 ◆在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时,是否充分利用了下列活动与方法:
a) 通过内外部沟通、内部审核、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做出适当的改进活动安排。
b) 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c) 实施纠正措施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以实现改进。 √
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定期对下列信息进行分析:
a) 内部和外部沟通的信息。
b) 验证结果分析报告。
c) 管理评审报告。
◆在上述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是否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作出了评价(必要时还需对危害分析、OPRP、HACCP计划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更新?
◆是否做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记录?
◆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
(1)全面负责CCP点的并做好记录;
(2)负责员工进行纠偏,对纠偏措施进行确认;
(3)负责对监测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4)负责对偏离操作限值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并采纠偏措施;
(5)负责向汇报纠偏措施的实施情况;
(6)负责对突发事件向相关汇报。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