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HACCP认证培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内审员培训
HACCP认证辅导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辅导
HACCP认证申请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申请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适用标准GB/T27341
周期40天左右
审核材料协助整理
申请资料咨询协助
HACCP认证顾问协助建立HACCP体系
人员卫生
1健康检查
1.1所有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员工(包括临时工)每年至少一次接受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检查,取得后方可上岗;行政部负责建立和保管全体员工的健康档案,并负责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体检,由行政部建档保管,保存期一年。
1.2生产负责对本加工间员工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伤寒及其带菌者、性痢疾及其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等,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加工,痊愈后应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2员工培训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必要时进行考核。综合部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培训内容包括:
2.1食品卫生法律法规;
2.2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要求;
2.3本厂制定的其它相关卫生操作规范;
2.4清洁消毒操作要求等。
3加工间员工的卫生要求
3.1不留长指甲,禁涂指甲油,禁止化妆后进入加工间或在加工间内化妆。
3.2不得戴首饰(戒指、耳环、项链、手链等)、手表等饰物进入加工间。
3.3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工作鞋,进入作业加工间,并且应保持干净。
3.4工作服等应穿整齐,头发不得外露。不允许将工作服、工作鞋穿到加工间以外,进卫生间必须换下工作服和工作鞋。
4员工卫生行为规范
4.1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且每次出加工间后再进来时均要重新洗手和消毒。必须按规定从员工通道进入加工间.
4.2不允许在加工间、检验室有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
4.3工作时,不许交头接耳或进行打闹。
4.4加工过程中不同区域人员不得串岗;如因生产需要,必须征得主管的许可。
4.5没有得到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离开加工间时必须换下工作服、帽、鞋。
4.6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加工间。
5情况的处理
5.1任何经检验或感官观察有疾病,伤口感染,开放性损伤,如、疮或可能污染产品、产品接触面、包装材料的人员必须调离操作岗位,直至康复后才能进入生产操作。
5.2如患有疾病或受伤,对产品有影响必须立即通知主管部门并及时调离加工间。
6监督
6.1由生产管理人员对每个生产岗位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当事人纠正。
6.2生产人员应随时对个人卫生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并做好记录。
◆是否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内部沟通?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及时获得了变更的信息?这些变更的信息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产品或新产品;
原料、辅料和服务;
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清洁和卫生方案;
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法律法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将信息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管理者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根据已确定的控制措施确定了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CCP)确定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对CCP判断树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培训?
◆所审核的生产过程共有几个CCP?控制什么危害?
◆基于感官检验确定的关键限值,是否形成了作业书/规范,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监视?
◆每个CCP是否有一个或多个关键限值?
◆确定关键限值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考虑下列参考资料:
① 食品销售地国家法律法规。
② 食品销售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③ 实验室的检验结果。
◆上述资料、证据是否形成了HACCP计划的支持性文件?
◆有无CL值确定的记录?

◆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以往是否发生过?
◆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食品安全危害?
◆是否有程序?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内容?
◆是否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规定了处置对策?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
◆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有无上述记录?
◆组织是否规定了确定、提供并维护基础设施的方法?
◆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和设备?
◆设施和设备是否符合需要?
◆设施和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
◆前提方案是否包括以下的内容: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b)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c)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提供。
d)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支持。
e)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f)对采购材料、供给、清理和产品处置的管理。
g)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h)清洁和消毒。
i)虫害控制。
j)人员卫生。

1.目的
对打程予以控制,确保产品打包的质量得到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打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打包工负责打包数量和打包质量的自我检查与控制;生产当班机长/班长负责抽查。
3.2 质技部现场质检员负责对打包数量、打包方式及打包效果进行。
4.控制程序
4.1 打包前查看作业计划单打包要求:每包的数量、打包绳方式、位置等。了解公司内部的其它规定:如班组打包绳颜色、使用缠绕膜等。
4.2 打托盘包时,注意事项及要求:
4.2.1托盘要求:使用规定的托盘和盖板,外观整洁无损,表面无翘钉现象。
4.2.2不能使用同一客户的纸板垫托盘底部、中间及**部;按要求将纸箱捆扎摆放于托盘上,必要时可在适当加铺一张废面纸(大小适中)做牵筋加强整体平衡。
4.2.3产品堆码应做到,数量准确、堆码整齐,上下垂直方正,不错乱,不倾斜,四周楞角整齐划一,标识清晰完整。生产必须严格按要求统一同一产品每托盘的打包数量,不得擅自更改或随意码放打包数量。
4.3 质技部质量管理:
4.3.1 质检员对打包现场进行巡查,防止打包时混箱。
4.3.2 对打包用绳子、托盘、打包带、打包方式等进行核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4.3.3 对打包托盘整体方正度及打包的松紧度进行巡查,确保达标。
4.4 质量控制标准:
4.4.1 所有规定按客户的要求执行。
4.4.2 客户要求按产品卡规定的内容、销售部通知的客户规定要求执行。
4.4.3 在条件下(阴雨天气),可与客户协商增加防护措施(如:增加用缠绕膜包裹等)。

◆在OPRP和HACCP计划实施之前以及变更后,是否对它们进行了确认,确保它们(或它们的组合)能将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在预期的水平?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和HACCP计划不能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是否对它们进行了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必要时,修改是否包括控制措施(即生产参数变更,和(或)原料、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各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完整?
◆当验证表明不符合时,相关验证人员是否要求有关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是否考虑了对下列方面进行评审,看看是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
a) 现有的程序和沟通渠道。
b) 危害分析的结论、已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
c) PRP。
d)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
本公司依据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食品加工企业通用要求》、GB14881-2013、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1.0》标准、国家相关产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HACCP体系并编制本手册。手册描述了本公司的食品安全方针、食品安全目标并对公司HACCP体系提出具体要求,从而确保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能满足顾客和相关各方的需求,并通过持续改进,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适用并满足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的变化。
本手册是公司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是公司建立并实施HACCP体系及HACCP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也是公司向顾客作出食品安全卫生保证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合理承诺,是公司开展内部食品安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等活动的依据,是公司食品安全管理总的纲领性文件。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