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HACCP认证培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内审员培训
HACCP认证辅导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辅导
HACCP认证申请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申请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适用标准GB/T27341
周期40天左右
审核材料协助整理
申请资料咨询协助
HACCP认证顾问协助建立HACCP体系
人员卫生
1健康检查
1.1所有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员工(包括临时工)每年至少一次接受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检查,取得后方可上岗;行政部负责建立和保管全体员工的健康档案,并负责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体检,由行政部建档保管,保存期一年。
1.2生产负责对本加工间员工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伤寒及其带菌者、性痢疾及其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等,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加工,痊愈后应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2员工培训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必要时进行考核。综合部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培训内容包括:
2.1食品卫生法律法规;
2.2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要求;
2.3本厂制定的其它相关卫生操作规范;
2.4清洁消毒操作要求等。
3加工间员工的卫生要求
3.1不留长指甲,禁涂指甲油,禁止化妆后进入加工间或在加工间内化妆。
3.2不得戴首饰(戒指、耳环、项链、手链等)、手表等饰物进入加工间。
3.3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工作鞋,进入作业加工间,并且应保持干净。
3.4工作服等应穿整齐,头发不得外露。不允许将工作服、工作鞋穿到加工间以外,进卫生间必须换下工作服和工作鞋。
4员工卫生行为规范
4.1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且每次出加工间后再进来时均要重新洗手和消毒。必须按规定从员工通道进入加工间.
4.2不允许在加工间、检验室有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
4.3工作时,不许交头接耳或进行打闹。
4.4加工过程中不同区域人员不得串岗;如因生产需要,必须征得主管的许可。
4.5没有得到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离开加工间时必须换下工作服、帽、鞋。
4.6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加工间。
5情况的处理
5.1任何经检验或感官观察有疾病,伤口感染,开放性损伤,如、疮或可能污染产品、产品接触面、包装材料的人员必须调离操作岗位,直至康复后才能进入生产操作。
5.2如患有疾病或受伤,对产品有影响必须立即通知主管部门并及时调离加工间。
6监督
6.1由生产管理人员对每个生产岗位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当事人纠正。
6.2生产人员应随时对个人卫生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并做好记录。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相关或岗位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受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组织是否有沟通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沟通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是否与顾客或消费者进行了沟通?沟通的内容是否包括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贮存要求以及适宜时含保质期的说明书)、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包括抱怨的顾客反馈?
◆是否人员进行食品信息的外部沟通?是否明确了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外部沟通获得的信息是否作为体系更新和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内部沟通?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及时获得了变更的信息?这些变更的信息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产品或新产品;
原料、辅料和服务;
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清洁和卫生方案;
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法律法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在内部沟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否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得到其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将信息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管理者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对测量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识别?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一、目的:
为规范工具使用管理及降低物耗,节约公司成本。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工具使用的管理
三、作业流程:
3.1建立使用工具领换管理卡,辅料仓在领发工具时除检查手续是否完善外,还必须对照此工具管理卡为依据实行严格控制。
3.2工具类使用实行“使用周期”管理(详见具体规定)
3.3工具达到“使用周期”,不能续用须更换,必须以旧换新。
工具未达到“使用周期”的领用需本人写出为何提前的事由报告,部门经理据实审核后提出处理意见,辅料仓方可发放。
3.4工具使用持有者由于管理不当丢失或使用不当损坏未达“使用周期”而工作又有所需予以配给但按折旧后的净值承担经济赔偿。
3.5大件不常用的工具(如自动加油器等)领用部门使用后做好保养维护交归辅料仓管理。
3.6遇情况,工具类的领用须本人写出事由报告,部门经理签许具体意见,报公司分管审批后,辅料仓方可发放。

◆组织是否有沟通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沟通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是否与供方和分包商进行了沟通?
◆是否与顾客或消费者进行了沟通?沟通的内容是否包括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贮存要求以及适宜时含保质期的说明书)、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包括抱怨的顾客反馈?
◆是否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是否与对组织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相关方以及受组织食品安全影响的相关方进行交流?
◆外部沟通是否能确保给组织的产品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当已知的食品安全危害是由食品链中的其他组织控制时,是否要求这些组织给本组织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危害方面的信息?
◆沟通时是否做好了记录。
◆是否通过外部沟通,获得了顾客和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是否人员进行食品信息的外部沟通?是否明确了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外部沟通获得的信息是否作为体系更新和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内部沟通?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及时获得了变更的信息?这些变更的信息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产品或新产品;
原料、辅料和服务;
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清洁和卫生方案;
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人员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
法律法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以往是否发生过?
◆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食品安全危害?
◆是否有程序?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内容?
◆是否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规定了处置对策?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
◆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有无上述记录?
◆组织是否规定了确定、提供并维护基础设施的方法?
◆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和设备?
◆设施和设备是否符合需要?
◆设施和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
◆前提方案是否包括以下的内容: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b)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c)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提供。
d)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支持。
e)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f)对采购材料、供给、清理和产品处置的管理。
g)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h)清洁和消毒。
i)虫害控制。
j)人员卫生。
本公司依据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食品加工企业通用要求》、GB14881-2013、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1.0》标准、国家相关产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HACCP体系并编制本手册。手册描述了本公司的食品安全方针、食品安全目标并对公司HACCP体系提出具体要求,从而确保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能满足顾客和相关各方的需求,并通过持续改进,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适用并满足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的变化。
本手册是公司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是公司建立并实施HACCP体系及HACCP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也是公司向顾客作出食品安全卫生保证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合理承诺,是公司开展内部食品安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等活动的依据,是公司食品安全管理总的纲领性文件。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