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45001:2018
周期1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材料顾问咨询
资料辅导协助
1. 变更的产生
1.1 产生变更的因素有:
a) 组织结构上的变更;
b) 关键或重要人员的变更;
c) 关键供应商的变更;
d) 管理体系的程序的变更,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变更;
e) 其它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1.2
对变更的管理,各责任部门应在计划和实施变更前对变更进行策划,包括:
a) 明确变更目的;
b) 确定变更的实施方案;
c) 识别变更的潜在风险与机遇
d) 所需的相关资源;
e)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f) 应对潜在风险的措施
g) 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等。
2. 变更的申请、审批
2.1 当计划或实施变更前,由变更因素所属部门通过变更流程,填写《变更申请审批单》,启动变更审批,变更申请的信息应包括:
a) 变更的项目;
b) 变更的目的;
c) 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
d) 变更所需的资源;
e) 变更的依据;
f) 变更的实施方案及各阶段的完成时限;
g) 变更的潜在风险、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h) 变更机遇分析等。
2.2 组织机构的变更、关键或重要人员的变更、关键供应商的变更、管理体系的程序的变更提交变更程序均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总经理审批。
2.3 管理者代表根据提交的变更申请信息,组织总经理办公会及与变更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评审,评审变更实施方案、风险及措施等,评审通过后由变更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2.4 评审形式由管理者代表视变更因素决定采取会议评审或流程评审,评审应形成评审记录并在[变更申请审批]流程中保存。
3. 变更的实施
3.1. 变更实施部门应按照评审通过的变更实施方案实施,如实施方案更改,则应重新对实施进行评审。
3.2. 在变更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变更潜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防止不期望结果的发生。
3.3. 变更实施完成后,由变更实施部门填写变更实施情况,风险措施的控制情况,并评价变更实施效果,
4. 变更实施效果验证
4.1. 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变更的实施以及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提交总经理以及与变更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评审。当评价未达到预期效果时,由责任部门重新策划或评估变更,执行本程序“2”条款的要求。
4.2. 与变更过程有关的文件、记录应予以保留,执行《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
变更管理的告知
1. 管理者代表、与变更因素有关的部门应考虑适当的时候,将本公司的变更情况对相关方告知,包括当合同要求时,告之顾客;
2. 对就更的告之内容还应包括变更之后的或新的风险。
序号 危险因素 危险源 活动、产品及场所 危险分析 时态 状态 评价意见 综合评分 现有控制措施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L E C D
1 潜在火灾 违规使用明火、电线老化、吸烟等 办公活动 人身伤害 √ √ 3 6 15 270 目标指标、应急预案、运行控制
2 触电 违规用电等 办公活动 人身伤害 √ √ 3 6 15 270 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完善本部门应急预案,切实可行的做好应急工作,为应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根据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指标、目标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当应对类似的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下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应急事故,应急小组有条不紊的按预先制订的预案进行实施,及时疏散人员,抢救财产控制火情,把损失控制在低程度,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小组名单
组长:
组员:
2、职责
2.1本部门按办公室制定的演练计划,并按时组织演练,评价演习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2环保安全员检查本部门应急设施的配备情况,确保应急器材配备到位;
2.3遇有紧急情况本部门环保安全员应立即通知值班室;
2.4值班室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立即向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汇报,组长应*组织应急小组成员赶到现场指挥抢救,经重大(重伤)以上事故报有关部门,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2.5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应急小组成员各就各位,在组长的指挥下,尽心尽责的完成任务,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损失。
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步骤(范围)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本部门环保安全员应立即通知应急预案指挥部;应急预案指挥部开始工作,应急预案启动。
1. 发生了交通事故;
2. 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等);
3. 职业病(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痛;中暑等)
急救设施及原则
1、 公司办公室要配备急救及简易的救护器材:急救药品、救生衣等。
2、 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ISO45000Z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即培训咨询各阶段执行方式:
一、
资料收集
现场查看
沟通讨论
二、
全天培训
三、
小组讨论
表单复核
文档复核
现场演示
四、
现场检查
表单检查
小组讨论
五、
纠正建议
审核报告
六、
迎审准备
整改建议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基础
a. 机械和电气安全技术
机械伤害危险源的控制。
电气安全要素;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b.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烧的条件和防灭火技术;爆炸机理和分类。
c.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物理因素危害(噪声;振动;;高、低温)基本控制技术。

a. 法律概述
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b.《*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和义务;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安全生产法律责任;附则。
c.《*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附则。
d.《*共和国劳动法》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
e. 《*共和国消防法》
总则;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
f. 《*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总则;生产、经营、使用。
g.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h.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
i.《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总则;生产、储存安全;使用安全;经营安全;运输安全危险化学品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
j.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生产、检验、经营的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的规定。
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提前至少7天发放审核组成员和被审核单位。各审核员配合审核组长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组成员根据本次审核范围、目的、依据及方法来收集并审阅所有相关体系文件资料,进行审核准备,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交审核组长审核。
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目的和范围、日程安排、分工,确认所需的资源和设施,确定陪同人员。
审核员根据“内部审核检查表”对被审核部门进行审核。现场审核方法包括:提问、查看、收集证据、查文件、验证、确认,系统地记录审核实施情况。
在所有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召集审核组所有成员召开总结会,分析整理审核记录,审核组成员依《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填写《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描述不符合事实,并根据审核依据判断该不合格事实违反的相关程序及相关标准条款,判断不合格事实性质。
http://lsjsqd.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