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顾问协助
资料咨询整理
周期40天左右
ISO14001认证咨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SO14001认证顾问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SO14001认证辅导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辅导
1、目的
为对全公司在施工管理服务作业过程中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控制,预防火灾,保护企业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消防安全管理。
3、定义
无
4、职责
4.1 行政部:负责消防安全归口管理。
4.2 各部门:负责管辖区内消防安全。
5、作业内容
5.1 消防设施的配置
5.1.1 由安全依相关法规要求确定,在各区域配置相应各类和数量的消防设备/器材。消防设施的规划配置,安装后需制定《消防设施清单》。
5.1.2应按要求配置消防栓和灭火器(灭火器每处2-5个,每80m²一个,仓库每100m²一个,设有消防栓的,可相应减少30%)。灭火器设置位置和高度(宜在挂钩、托架或灭火器箱内,其**部离地高度小于1.5m,底部离地高度大于0.08m)应便于取用。
5.1.3 安全需要制作安全逃生路线示意图,并张贴在各工作区域对应区位。安全逃生示意图应标明消防器材、所在位置、安全点。
5.1.4 安全应在公司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消防标识、安全提示,以提醒全体人员共同遵守。
5.1.5 工作区域内的所有安全门头必须安装插电荧光式安全出口标识、走火通道标识和应急灯,通道地面画红色的逃生箭头。非安全出口需张贴“非安全出口”标识。
5.1.6 危化仓内需要配置自动灭火器。
5.1.7 所有的工作区域需要安装外开型防火门,工作时间必须敞开。
5.2 消防器材检查
5.2.1 行政部每月至少一次对消防器材进行点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有效状态。
5.2.2 保持消防器材放置区域、消防通道、安全门无阻塞,安全门无上锁。
5.2.3 相应区域放置走火通道图,指引逃生路线。
5.2.4 消防警铃需要配置后备警报系统,每月作好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测试,并保留记录。
5.2.5 消防栓需要安装压力表,消防水池配置水位计,每年由外部机构作定期消防评估并取得合格报告。
5.3 消防器材的保养要求
a)灭火器部件完整、清洁、指针在绿灯区、无阻碍为有效;
b)消防栓以部件完整、清洁、无阻碍为有效;
c)应急灯以部件完整、清洁、断电会亮为有效;
d)出口指示灯以部件完整、清洁、会亮为有效;
e)消防器材如有损毁或故障,应立即报请维修部维修;
f)需报废的消防设施应经安全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废处理;
g)使用化学品的车间和仓库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消防沙,消防沙不可用作他用。
5.4应急预案与消防培训、演习
5.4.1安全根据《消防法》规定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应急预案》。
5.4.2每年至少组织全厂员工进行4次消防逃生演习,分白班和夜班进行,并培训:
a)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b)发生紧急事件后的应急自救方法。
c)保证工作区域:
一畅:畅通无阻;
二会:会扑救初期火情、会逃生自救;
四个能力:能扑灭初期火情的能力、能逃生自救的能力、能组织逃生能力、能培训宣传能力。
5.4.3消防逃生演习应保存计划、总结报告、签名、实景照片。
5.5义务消防员管理
5.5.1根据《消防法》要求,公司成立义务消防员组织,并行政经理为应急统筹协调员,书面公布。
5.2.2义务消防员每部门一名。
5.2.3义务消防配置红色袖章,每日上班时间必须佩戴。安全需要将义务消防员名单、联络电话、图片在各工作区域张贴。同时公布紧急救援电话联络人、电话。
5.6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每月组织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并填写《每周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表》,发现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5.7事故处理
5.7.1若发生安全事故,启动预案实施应急。
5.7.2对事故按流程进行调查处理,必要时上报地方安全管理部门。
5.7.3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a.为保证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行政部应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制订公司总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各部门应根据公司总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上报行政部审批后实施。行政部负责对各部门及公司总体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实施的进度与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b.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应涉及与实现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资源及其措施。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所依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
--具体方法和技术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规定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责任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预算资金;
--明确完成时间和进度安排。
c.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出现新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或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发生变化,都应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与项目的新变化相适应。

1、 负责公司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工作,并确保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2、 负责公司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的组织工作,并将审核结果报告管理评审会(或总经理);
3、 负责公司的管理体系改进工作,对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生产过程中不符合,产品检验与测试中的严重不符合、顾客反馈意见及时组织处理,并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向总经理(或管理评审会)报告;
4、负责对公司员工管理意识、环境意识的培训教育,使其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思想,做好本职工作,为达到顾客满意做出贡献;
5. 定期向总经理(或管理评审会)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需要改进的建议及措施;
6、 负责公司管理体系的咨询,认证等事宜的外部联络;

1 公司建立并实施《合规义务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明确合规性评价的相关要求。
2 管理者代表每年组织(每年至少一次,中间间隔不**过12个月)对全公司生产、经营、服务活动遵守有关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
3 对组织的合规性进行评价,对未合规的过程或活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
4 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时,对所应该履行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和应遵循的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汇报,提交讨论,保持其合规情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
5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

1、法律法规的变化 跟公司相关的环保的法律法规的更新、变换 由行政人事部,定期到部门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新变换情况,如有变动,及时更新公司的法律法规。 国家相关的环保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等)
2、合规义务
环保法律法规变化后对公司的合规义务的要求变动 法律法规变动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合规性评价
3、相关方的需求
相关方对公司的环保安全方面的需求 与相关方保持信息沟通,对相关方的环保安全方面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环境因素 公司扩大规模、添置新设备、厂房等 重新进行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新改扩建重新提出环评申请
1. 目的
为满足体系标准 4.2 的要求,正确理解、协调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组织相关方包括:顾客、供方、员工和股东及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识别、理解、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管理。
3. 职责
3.1 总经理办公司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文件的修编管理和组织实施。
3.2 行政部负责公司员工和股东及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3.3 运营部负责产品和服务的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负责外部供方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4. 工作要求
4.1 工作程序
4.1.1行政部编制提交“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和控制、管理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4.1.2相关部门按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相应的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提交评价结果和协调控制措施。
4.1.3行政部组织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会议,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参加审议。
4.1.4 行政部根据会议审议结果,汇总编制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满足情况分析评价报告,制定协调、控制管理措施。报经总经理签批后实施。
4.2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时机选择
a.通常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管理评审认为必要时进行;
b.在组织宗旨、战略、内外部环境、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发生重大改变时进行。
4.3 评价人员
参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控制管理的人员应为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评价管理知识培训合格的部门主管。
4.4组织相关方的确定
公司确定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各方为相关方。包括:顾客;终用户或受益人;、股东;银行;外部供方;公司员工及为公司工作、服务者;法律法规及机关、机构;地方社区团体;非组织等。
对于公司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些相关方具有一定的影响或潜在影响。依据其影响力大小,确定公司主要相关方为:顾客和用户; 外部供方; 公司员工。 部门; 其它民间组织;
4.5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和理解
4.5.1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如: 顾客和供方可通过合同约定;
公司员工通过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约定; 部门通过法律法规体现; 其它民间组织则通过谈判约定。
4.5.2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组织利益相关方的主要需求和期望
http://lsjsqd.b2b168.com